【明慧網2005年8月18日】韓忠獻公曾經說:“不管君子或是小人,都應該以真誠的心對待他。如果知道他是小人的話,淺淺的和他交往就可以了。”通常,一般人碰到小人欺騙自己,一定會把他的計謀點破。韓忠獻公就不一樣,他雖然清清楚楚知道小人的奸計,可是,他每一次都安然忍受下來,不曾表現出來。 我們大都只願意跟君子來往,因為以誠對待君子很容易,用誠來對待小人就困難多了,一般人的習慣是,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好;你對我不好,我為甚麼還要對你好?因此看到對方有問題,我們就會毫不留情的指出來,這麼做的結果,不但沒有好處反而讓小人惱羞成怒,找機會來傷害我們。 我們通常不能忍受別人一點點污垢、過失,名之為“潔身自好”,其實,這是 道德學問還沒有內化到內心深處。我們應觀察心相,為甚麼要揭穿別人過失呢?因為看不起對方,討厭對方,要把他的缺點揪出來,這動機本身就有慢心、嗔心的作用,自然沒有辦法生出慈悲心來幫助對方。如果我們內心平靜清涼,就不會在乎人家對你看法,不會在功過得失上面打轉,但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同樣的如果在官場上和人互動,如果不能包容別人、不能容忍別人一點缺陷,就容易與人產生對立,樹立政敵;朋友間相處也是如此,你排斥他,他也一樣排斥你,會產生敵對的情況,也容易招禍。著名的例子:《宋名臣言行錄》書中,宰相寇準個性耿直,曾經對於丁謂的諂媚舉動,當眾厲聲斥責,因此得罪丁謂,後來丁謂這幫人得勢,就把寇準貶到崖州。 仁慈不是是非不分,而是看得明明白白,你欺騙、傷害我,雖然我心裏清清楚楚,但是我願意寬宏大量,不與你計較,外表不形於色。這一般人很難做到,沒有修行是做不來的。寇準失敗就在此,遇到小人就馬上把他揭發,明著拆穿,兩人就對立起來了,也就失去教化他的能力;韓忠獻公(韓琦)就不如此,他面對小人仍能用誠心對待,淺淺與之交往,但是不會身陷其中。君子立身處事就是希望用德行感化人,不因為他是小人就摒棄他、排斥他,一個人能涵容別人,別人才能被他攝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