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網2001年6月28日】(來源:新華網)一批考古學家、人類學家和醫學家們,日前在此間對一具出自大汶口文化遺址的頭骨鑑定中確認,我國5000年前就曾成功地施行過開顱手術。這是迄今為止我國最早的開顱手術實例。 關於開顱手術的例證在歐洲、亞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早有發現。近年來,我國在青海省也發現了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的開顱手術例證。但在東部沿海地區還是第一次發現,而且這一發現將我國以前發現的開顱手術實例提前了1000年。這一實例不僅在我國,在東亞地區也是最早的。而目前世界最早的開顱手術例證在歐洲發現,距今7000年左右。 這具頭骨是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廣饒傅家大汶口文化遺址中發掘出土的,為成年男性頭骨。今年3月,考古人員在整理人骨標本時,發現該頭骨右側頂骨的靠後部有一直徑為3.1X2.5釐米的圓形穿孔。此孔的整個邊緣呈現非常光滑、均勻的圓弧形。 醫學專家對該頭骨進行了人體標本觀察、X線攝片、螺旋CT掃描及三維圖象重建,發現頭骨上的圓孔上有人工用銳利工具刮削的痕跡。神經外科專家稱,這明顯是做過手術的痕跡。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吳新智說:“這種開口邊緣的圓弧狀屬自然修復,只有在十分精細的修飾和骨組織修復後才能形成,表明該墓主在手術後依然存活了很長一段時間。因而,這一史前外科手術是成功的。” 中國考古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嚴文明說:“出土這一頭骨的墓葬內有棺和隨葬品,屬正常埋藏。表明墓主是生了病後做開顱手術,又活了很長時間的人。” 出土該頭骨的傅家大汶口文化遺址是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面積約15萬平方米。該頭骨在一長方形豎穴坑墓中發現,葬式為仰身直肢葬,在頭部左側還隨葬陶鼎一件。根據山東史前考古學文化譜系和碳十四年代數據分析,該墓年代屬於大汶口文化中期,距今約在5000至5200年之間。 至於當時做開顱手術的確切起因,專家們尚無法提供準確的答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韓康信說: “那時,對頭骨實施開顱手術的動機不外乎三種情況,一是為頭骨受創尤其是頭骨骨折時的一種外科治療,二是為治療頭痛、白痴、顛狂及其他頑疾而施行藥物治療的外科手術。也有可能是為獲得頭骨上的圓盤狀物作為驅邪品。” 北京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張忠培教授說:“在如此久遠的時期施行如此精湛的外科手術並取得成功,展示了先人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也為中華醫學史揭開了新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