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網2001年1月30日】 1-4 拋 磚 引 玉 的 假 說:小 行 星 撞 歪 了 地 球 ? 上文書說到:這次人類進入文明前,6000~12000年前繪製的幾幅古地圖中,準確繪製了冰蓋以下的南極大陸,而且就在極點位置【1】。 【疑問】 哈普古德為解釋南極洲的變遷,提出了地殼移換假說:地殼移動了約2千英里(大約30度),導致南極洲進入南極圈,被冰雪掩埋。然而,古地圖上,那個沒被冰雪覆蓋的南極洲,就在今天極點位置。並沒有發生這麼大的移動。那麼就是說11000年前的南極,並不寒冷?! ☆☆☆ 冷 暖 四 季 與 地 球“歪 斜 程 度”? ☆☆☆ 我們知道:南極北極是地軸的兩極,那裏很冷,並不是因為那裏在兩極,而是因為太陽斜射,接受的能量少,赤道地區是垂直照射,接收的能量多,所以很熱。現在地球是 “斜著身子” 繞太陽轉(黃赤交角),所以溫帶地區才有四季變化; 如果地球 直著身子 繞太陽轉(黃赤交角0度),各地就沒有太陽直射斜射的變化,幾乎沒有四季變化(只與離太陽遠近有關,變化小); 如果地球身子再斜一些,再斜大約20度,結合11000年前比現在溫暖的全球氣候,那麼南北極地區就是比較溫暖的地帶了。這樣,南北極在那時和現在都位於地球同一位置――極點。 ☆☆☆ 一 個 新 觀 點:小 行 星 撞 歪 了 地 球 ? ☆☆☆ 是否有這樣的可能:一種力量迫使地軸角度變了20度,成了現在的樣子? 一個小行星撞擊地球,把地球“歪斜的身子撞正了約20度”,撞成了今天的樣子?如果是這樣,會引發更大的劫難,地震、海嘯、火山爆發,恐怕極少生命能倖存了。 當然,這只是一個很不成熟的假想,只能解釋南北極基本在地圖的極點位置,卻比較溫暖的問題。古地圖是一個佐證吧。 ☆☆☆ 另 一 個 佐 證 ☆☆☆ 在西伯利亞北部,越往北走,發現的巨像和其它動物的遺體越多!與預期恰恰相反。【2】這表明當時的氣候,越往北極,越暖和。如果當時地球自轉的身子比現在“歪20度左右”,就會出現南北極不是最冷,反而較暖的現象。 ☆☆☆ 遠 古 部 落 的 傳 說 ☆☆☆ 在幾個遙遠部落,流傳這歷史的傳說,記錄著氣候的突然變冷。比如伊朗襖教的傳說中記載:“原本每年7個月的夏天樂土,一夕之間變成冰雪覆蓋的荒原。每年有十個月變成酷寒的冬天。”【3】 還有一些民族的“記憶”中,流傳著有關地球劫難的故事。他們描述的倒數第二次劫難,都是突然降臨的酷寒。(【注】全球有500多個民族的傳說(史詩)中,描述的上次地球災變都是一致的“大洪水”,對倒數第二次災變記述的就很少。這一點請參閱本專題其它文章。) 甚麼神奇的力量,使南北極地區突然變冷?本篇只是提供一種大膽的解釋,旨在拋磚引玉,激發讀者的創見。 參考文獻
【1】葛瑞姆.漢卡克(Graham Hancock) 著, 李永平譯,《世界偉大考古紀實報告之二 ―― 上帝的指紋》(上冊), p9,18,20,25,1999年第一版,民族出版社。 【2】 同上,p294 【3】 同上,p2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