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學法中的幾個影響得法的問題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二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我是一名「七零後」,一九九五年開始修煉大法。三十年的修煉歷程,無數次見證了大法的神奇和師父的偉大。今天我把自己修煉中對學法的認識與同修們分享。

其實每個同修一路走來,走過大大小小的關難。因為每個人的生命來源、特點、業力的大小等不同,造成了錯綜複雜的修煉情況。有的同修走的很艱難;有的同修越走越平穩、越輕鬆;有很多同修長期處於各種魔難中走不出來;也有很多同修被邪惡奪走了生命,造成了很大損失。

難道這些關難真的有那麼巨大、那麼難以逾越嗎?其實不是的。師尊早已在講法中給出了答案,師尊講:「法理能解決你的一切問題。」(《瑞士法會講法》)「法能破一切執著,法能破一切邪惡,法能破除一切謊言,法能堅定正念。」(《精進要旨二》〈排除干擾〉)

通過上述幾段講法,我認為答案已不言而喻,法可以解決我們所有的問題。換言之,是自己學法上出現了問題,沒學好法,不會學法,不得法,才被邪惡生命鑽了空子,使關難變大,過關難度增大。

有的同修可能不贊同這個觀點,遭受嚴重迫害的同修有很多學法很積極,每天都在堅持學,甚至學法數量很多,三件事都沒落,看上去很精進。但是如果和這些同修深入交流學法的問題時,就會發現他們雖然學法數量不少,但是學法狀態和得法效果並不好,只是在堅持一種學法形式,學法時並沒有完全溶入法中,學法時法理展現也較少。

多年前,在學習師尊各地講法的過程中,我認識到了學法的重要性。自那以後,我就開始關注學法的問題。師尊在法中講到的有關學法的各種講法,同修交流文章中關於學法的心得、感想、體悟等,我都會關注,認真閱讀。經過多年的學法和交流,逐漸的在學法問題上筆者有了一些自己的認識和心得,也看到了一些學法中長期被同修忽視,卻又嚴重影響同修學法效果的事情,在此與同修們交流。

首先要說的就是,一些同修把學法數量作為每天是否學好法的衡量標準。每天學法像完成任務一樣,今天要學完多少,學的時候,就抓緊時間讀、抄或背,想著趕緊把今天數量學完,而不是把學法時是否真正入心、是否溶入法中當作關注重點;把學法當成一種任務,流於形式。這種心態學法,做不到靜心,就不可能溶入法中,嚴重影響得法效果。通過多年觀察,凡是採用這種方式學法的同修往往給人的印象是遇到問題經常不能在法上看問題,正念不足,自身修煉狀態也不好,人心多。

很多學法小組也是這樣學法,我曾參加過一些小組學法,由於學法速度快,學完後感覺學的稀裏糊塗,很多學過的內容已想不起來,問問其他同修,也有同感。

初期新學員這樣學法問題不大,但隨著層次不斷提高,修煉標準也在不斷提高,再採用這種方式學法就很難滿足高層次的修煉要求。但也有用這種方式學法而修煉狀態沒出現太大問題的同修,這些同修往往一天能學六、七個小時,甚至更多,花費了大量時間學法,從而彌補了學習方法帶來的不足,這其實是一種事倍功半的方法,學法效率低下。

再說第二個問題,在筆者看來也是一個常見的嚴重影響學法得法的問題。很多同修性格比較急,做甚麼事情都很急。這種性格也表現在學法上,學起法來速度很快。速度太快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學法時心不能完全靜下來,也沒有足夠時間去認真理解每一句法的內涵。學法時,浮於表面,一帶而過,不能深刻領悟法的內涵。最後,也是不能溶入法中,嚴重影響得法效果。

對此現象我曾和一些同修交流過,由於多年形成的習慣,他們覺的改變這種習慣很難。其實「急」也是一種執著,這些同修學法遇到的問題就是如何清除著「急」的魔性,放慢速度,靜心學法。我曾遇到一個老大法弟子,法背的很熟練,但卻長期被嚴重病業干擾,自己也無可奈何。經過交流,發現他背法速度很快,根本達不到完全入心,更沒有達到背法時每個字都在腦中顯現出來。

師尊說:「人念佛號要一心不亂的念,心裏甚麼都不想,把大腦其它部份都念木了,甚麼都不知道,一念代萬念,「阿彌陀佛」的每個字都能顯現在眼前。」(《轉法輪》

反觀那些學法速度慢的同修,靜靜的用心學法,普遍表現出修煉狀態穩定,很少出現被嚴重迫害、干擾的現象。我認識一些同修,經過交流,放慢了學法速度,很快就感到自身修煉狀態的變化,正念強了,干擾減少了,效果顯著。

最後再說一個問題,提醒同修注意,尤其是在魔難中的同修注意,不要抱著有求之心學法。因為在魔難中,很痛苦,學法時很容易產生「抓緊學法,快點過關,擺脫痛苦」的想法,不自覺的抱著「求心」。由於基點不正,也會干擾得法效果,反而延緩了魔難的清除和過關的時間。要從干擾中意識到自己的修煉上的不足,從而本著「從此改進自己的修煉狀態」的態度來學法和向內找。

前面說到的幾個問題,是筆者認為對同修學法干擾比較大的幾個問題,當然,影響同修們得法的問題不止這些,其它一些問題因為許多同修的交流文章中也多有提及,所以這裏不再贅述。

以上是筆者這些年在學法方面的一些心得和淺見,由於自己接觸同修有限,層次有限,不足之處,望同修們慈悲指正。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