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開創修煉環境 帶動整體提升

——記全台灣輔導員兩日學法交流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二四年六月十八日】(明慧記者夏昀、田慧台灣台北採訪報導)二零二四年六月十五日至十六日,來自全台灣的法輪功地區輔導員,聚集在台北市劍潭青年活動中心參加一年一度的學法交流活動。輔導員們各自分享平時在生活中的實修體會,以及在地區內擔任協調工作時,如何以大法指導自己的言行和維護整體環境的體會與經驗,帶動整體提升。

圖1~3:二零二四年六月十六日清晨,部份參與學法交流活動的學員在劍潭青年活動中心的草皮上晨煉。
圖1~3:二零二四年六月十六日清晨,部份參與學法交流活動的學員在劍潭青年活動中心的草皮上晨煉。

十六日下午,輔導員聚集在一起交流,多位學員分享各自受益經驗及體會,互相促進提升,更好的落實輔導工作。其中幾位學員談到為整體創造更好的修煉環境的經歷,過程中如何向內修自己,從而改善了整體的修煉氛圍。

圖4:二零二四年六月十六日下午,參與活動的學員集體學法交流。
圖4:二零二四年六月十六日下午,參與活動的學員集體學法交流。

創造更好的環境共同提升

來自高雄的琇容分享在區內帶動更多學員出來學法和交流的經驗,及修心性的體會。擔任地區協調工作的琇容發現,近期學員出來一起學法交流的人數有遞減的情況,她向內查找自己,認為應該是包括自己在內的區輔導員需要共同提升了。於是她安排區輔導員加強學法,並交流修心性、向內找的心得。琇容說,「過程中,發現自己提升了很多。」

她舉自己內修的例子。近日,她在高速公路上開車時突然煞車失靈,在緊急情況下,忽然有股力量轉動方向盤,將車子開往中間車道,後面正好沒車,避免了車禍。琇容說,「我知道是師父幫了我」。回家後,她向內查找自己,「沒有偶然的事」,到底哪裏出問題。不斷查找後,她想到長時間以來,開車時總是使用測速器,當沒有測速照相時,她就會超過規定的車速。「我意識到,這是不對的,我是修煉人,應該做到『真』。」

她還敘述自己在交流時,如何將自己從感性認識法(感謝師父保護),提升到理性認識法(找到自己不符合法的地方),與學員分享,並鼓勵他們也交流修心性的經歷。透過這樣不斷交流在生活中內修查找自己的經歷,她發現,學員也更願意談自己的修煉體會了。

接著,這樣加強學法和交流的安排也擴大到煉功點的輔導員,並且帶動了學法點。琇容說,很多學員反饋,更懂得怎樣向內找,修自己了。「出來學法的人數越來越多,交流氣氛也有所提升。區內不僅安排了每日的學法時間,更在學員的要求下,又增加了晚上的學法時間。」「現在大家喜歡這個學法環境,也更願意互相交流了。」

形成向內找機制 修煉環境更好

家住新北市的中鵬也分享帶動整體提升,在學法點形成向內找機制後的變化。中鵬談到,他帶頭推動在學法點向內找的交流,與幾位學員不斷分享自身向內找的過程,也事先計劃學員做心得分享,並在群組中鼓勵學員參與學法交流。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後,學法點的交流形成了一個向內找修心性的機制。

中鵬分享向內找的實例。他敘述道,通常自己做事快,太太動作比較慢,工作忙碌時他就容易發脾氣。他意識到自己要修好這部份,於是告訴太太下次再發火,我就自打兩個嘴巴。一天他脾氣又上來了,他要走到太太身邊自打嘴巴時,一個念頭返出來:「太太又不知道我這樣了」,但他立刻意識到這個念頭很狡猾,於是就走到太太身邊說了這事,並「啪、啪」打了自己兩個嘴巴子。

中鵬表示,由於自己想要改掉發脾氣的決心很強,因此真的做到了,已經好久好久沒對太太發脾氣了。

在形成向內找的機制後,中鵬發現更多學員敢於談內心的想法、交流修煉體會,也看到學員心性的提升。他舉例,一位已經有七至八年沒有出來參與集體學法的學員,這次參加交流時感動流淚,之後在通訊群組中發貼,鼓勵大家多出席,他很後悔失去修煉提升的機會。也有學員為了把握交流機會,帶著工作筆記本到學法點一邊工作一邊聽交流。

「這個場能熔煉人」,中鵬說,自然而然的,煉功點的人數也增加了。「整體的修煉環境好了,就不太需要花過多的時間做協調了」。

正視輔導員責任

來自台南的淑珍,同樣談到為整體創造修煉環境的經歷。她談到,在疫情過後發現學法點和煉功點的學員變少了,而且情況越發嚴重。她首先向內找自己,意識到由於忙於手中的工作,沒有多花時間去關心學員。於是她和其他協調人開始到區內關心煉功點輔導員,了解他們面臨的問題。

淑珍說,這過程中深深體會到,「要先修好自己,才有能力去協助同修」。所以,「我要求自己多學法,在法上提高」。

接著,她重新調整區內學法和交流的時間,並且事先安排學員做心得分享,達到更好的交流質量。她還提到,除了煉功點輔導員外,也找了更多人分頭去關心學員,鼓勵學員出來參加集體學法、煉功。

「身為輔導員,是師父賦予我們的榮耀」,淑珍說,「我們希望給學員提供穩定的、更好的修煉環境,因為這是輔導員的主要責任。」

向內找實修心性

來自桃園,在媒體項目擔任工作的安桃分享了向內找,修去名利心的體會。她談起多年前也擔任業務主管,當時正忙著規劃制度,有客戶表示可以前去提案,但她心想要先完成規劃制度,於是把事情擱著。當她在向內找時,忽然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了。

一直以來,安桃認為如果業務同事接觸了她的客戶,她都很大方的讓給同事,自己沒有這方面的名利心。但這次,有客戶要求她前去提案,她卻沒有想到讓其他同事去處理,「因為我認為,這是我的。」安桃慶幸,因為向內找,她才發現還沒修去的名利心。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