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救人的基點上看問題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二四年六月十二日】這是一篇四年前的交流文章。前一段時間澳洲ABC播放負面報導的節目,之前還有美國的媒體負面報導。我們的真相主頁也被臉書大量封鎖。ABC的預告片我看了,其中一個重要的說辭就是:法輪功支持川普。

這個事情出了後,我和同修也在交流為甚麼。在全球圍剿中共邪黨的情況下出現這個事情,極不尋常,我們覺得有兩個問題。

一、不要動不動就說是邪惡干擾,要多找自己的問題

師父說:「再一個呢就是被干擾。被干擾,你不能老是覺的誰干擾了我要消滅它、誰干擾了都不行。(眾笑)可是你為甚麼不想一想,為甚麼干擾你?為甚麼能夠干擾的了你?是不是自己有甚麼執著?放不下的?為甚麼就不看看自己呢?真正原因是在自己這兒,它才能鑽了空子!」(《各地講法三》〈大紐約地區法會講法〉)

「我真的要問一問你們:你是在真修嗎?你真的按照大法的要求做了嗎?!在講清真相中是以對迫害法輪功不滿那種常人心在做,還是真正站在大法弟子的角度證實法、救度著眾生?」(《各地講法三》〈大紐約地區法會講法〉)

二、站在救人的基點上看問題

我們有自己的媒體、自媒體,它們有自己的政治立場、報導角度,這個是正常的,因為是媒體,人也能理解。但是媒體、自媒體本質上是給常人看的,是用來救人的,它們的觀點、立場不是修煉人衡量好壞的標準,也不是講真相的標準。在目前,修煉人應該考慮怎麼有利於救更多人。

但是有的同修就是熱衷於表達支持川普、反對這個黨、支持那個黨,等等等等。大家設想一下,反對川普的人也不少,他們如果看到一個學員身份的人支持川普,他們是不是可能馬上對大法印象就不好了?反對民主黨,那民主黨怎麼看待大法?這些負面的印象不是邪黨造謠宣傳造成的,這個生命怎麼辦呢?我們是來救人,要為眾生負責,不是來表達我們自己對政治、社會的看法來了。

師父說:「可能在現階段也好,再過一段時間也好,政治上的變動啊、變化呀,會很吸引人。作為大法弟子,我想,經過這十多年的嚴酷考驗走過來的,那應該看的清楚。人世間的事情,它就是人世間的自然變化。我當然知道,這都是神的系統安排,就是這樣。不要去參與常人的政治。」(《各地講法十三》〈二零一四年舊金山法會講法〉)

在師父評語文章《大法弟子只有救人的份 ◎師父評語》中,作者寫道:「首先,我們應該很清楚的認識到,師父正法是在救度所有的眾生。無論是甚麼樣的生命,只要不對正法犯罪,甚至連「中共」這樣在歷史上已經犯過太多罪孽的邪靈,只要不對正法犯罪,都可以被善解,被救度。這是怎樣的慈悲!這是怎樣的不可思議的殊勝!那麼,在這個特殊的時期,作為大法弟子,助師正法,我們做的一切,都是圍繞正法的需要在做,圍繞救度眾生的需要在做。」

修煉人能力大,不用實際幹甚麼,思想中這樣想就會帶來負面影響。如果個別同修這樣的認識,那只是個人修煉的問題,可是如果更多同修這樣認識,就會帶來嚴重的問題,比如媒體的負面報導。

師父說:「有很多在歷史上傳正法的都被迫害死了。觸及了人的觀念、觸及了人的利益,人都會用人心去對待。神韻表現上是演秀,愛看不看;還不白看,還得花錢,還花挺多錢;你自願來看的,不看你就別買票。好像沒甚麼說道,我就是演秀,但是眾生都在等著。誰也想不到用這樣一種形式來救眾生。因為社會到了這樣一步,歷史的教訓也很多。不管怎麼樣吧,大法弟子我們是在想辦法救人,就是那麼回事。」(《各地講法十五》〈二零一九年紐約法會講法〉)

「現在對大法弟子越來越感興趣的還不只是中共邪黨了,我告訴你們,很多國家都在監聽你們。」(《各地講法十五》〈二零一九年紐約法會講法〉)

我理解,人類社會的負面因素蠢蠢欲動,我們在這個特殊的歷史階段要正確面對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要慎言慎行,為眾生負責。修煉人應該非常警惕,沒直接針對大法迫害的,就不是我們現在應該處理的問題,不管是政治形勢的變動,黨派之爭,左右之爭,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之爭,變異文化和觀念之爭,科學和信神之爭,對某某人的看法等等,要麼是常人的事情,要麼是下一階段要做的,修煉人不應該對此津津樂道或者憤憤不平,應該把重點回歸到講真相上來,站在救人的基點上看問題,不去觸動人負面的因素,救更多的人。

現在的生命都是可貴的,修煉人不要介入世俗的黨派之爭。兩黨裏都有好人。

師父說:「師父看一個生命啊,是看一個生命的全過程,歷史上他做了很多的大好事,甚至於為證實法都奠定了很多的業績,今生沒做好就不救度他了?」(《各地講法八》〈二零零八年紐約法會講法〉)

上述交流不是說講真相中,政治題材或社會題材的真相資料不能用,只要能救人就能用,但是,一個是我們心態要擺正──我們是為了救人,不是在表達我們對政治、社會的看法;第二個是智慧的用,不要讓人因此對大法有負面看法,比如,如果在臉書上講真相,可以把政治、社會題材的真相資料單獨放一個主頁,不要和大法真相混在一起。

個人認識,不足之處請慈悲指正。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