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市見聞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二四年六月十二日】有時候我外出發掛曆,一大包掛曆一下子就被搶空了,有些不明真相的人也跟著搶掛曆,拿到手一看就說:「咋是法輪功的?」旁邊就會有人說:「法輪功的多好,保平安渡劫難,拿著吧。」我也經常遇到明白真相的人拿到掛曆後高興的說:「法輪大法好!真善忍好!」

以下是我最近在集市上講真相救人的一段經歷。

那天,我到集市上講真相。我將真相掛曆給了一位中年女子,並給她講真相,對方一聽是法輪功的,就不願意要,也不願聽真相。這時剛好過來兩個明白真相的人,大聲說:「我要,我就喜歡法輪功,保平安躲災難不要錢,哪找這麼好的事!」這個不願意要掛曆的女子一聽此話,拿著掛曆就走了。旁邊一位趕集賣貨的商販大姐說:「這麼看著,大概有百分之六十的人都相信法輪功好。」

我邊發著掛曆邊講著大法真相。過來一個中年男子,看見是法輪功的就高喊著:「法輪大法好!真善忍好!打倒共產黨!」旁邊的大姐勸他別喊了:「小心把你抓去。」看來許多人心裏都明白共產黨壞,只是嘴上不說罷了。

看到一輛三輪車上坐著好幾個人,我就送給他們掛曆,他們說早三退保平安了,特別相信法輪功,還多要幾本掛曆要送給親友。我說:「大瘟疫是來滅中共的,明朝就是伴隨著瘟疫滅亡的。現在改朝換代在即……」我沒說完,他們就接上了:「改朝換代好。」有個人問:「改朝換代誰來執政?」我說:「不管誰執政,中共滅亡都是好事。」大家開心的說:「是好事,江山輪流坐,我們有大法保祐,要好好活著,能趕上共產黨亡,有個新社會。」大家歡笑著邊說邊走了。

許多明真相的人,接過掛曆,聽了真相後都要罵幾句共產黨,有的甚至說:「共產黨太壞了,老百姓沒有槍,沒法對付他們。」我說:「不用槍炮對付他們。各種災難、大瘟疫是來收它的。你看手機上總有人發信息,告訴死人的姓名,死的都是大官,大人物,他們都是共產黨員,老天爺收壞人留好人。」

我將一本掛曆給一個三十多歲的男子,我剛開始給他講真相,他反倒給我講了一通:「共產黨真不是個東西,真正是穿著合法的外衣幹著非法的事情,打著正義的旗幟,幹著最邪惡的勾當,你看那些城管,追的小商販到處跑,一旦被抓,就被連砸帶搶!上面說公安在保衛民眾安全,咋保衛的?電動車走在路上都要被截、被罰款,汽車停車不知道為啥就被罰款還被扣分;貪官遍地無惡不作,貪污千萬都是小數目;法院的吃兩頭,不送禮有理也不判你贏。」他是個明真相的,我就趕緊給他做了三退,他高興的說謝謝。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有理有據的控訴中共的惡行。

也有許多民眾,對大法讚不絕口,他們喜歡我們的真相資料和大法弟子做的各種掛件,他們不怕邪黨,就在車上掛著。過去勸民眾「三退」,對方要先看看別人退不退,別人不退,他也不退。現在情況變了,許多人都是自己做主,別人不要資料自己要,別人不三退自己退。一個中年男子要了掛曆、做了三退,他的同伴不要掛曆,也不三退,還說這位明白夥伴:「咋不怕抓你呢?」他回答:「要本掛曆保個平安,能咋著了?我不怕!」

一對夫婦,像是退休幹部模樣,給他們掛曆不要,不聽真相走了,結果轉了一圈又碰上了。手上只剩下兩本掛曆,我想這兩人肯定是有緣了,就又把掛曆遞過去,兩人不要,我就趕緊說:「瘟疫並未離去,保平安避瘟疫很重要。你看醫院裏住滿了孩子們,高燒四十度不退,該住院的現在沒床位,還得托人找關係才能住醫院,全家遭罪又遭錢。」那個女的停下腳步回頭說:「是呢,醫院裏忒多孩子……」兩個人繼續走了幾步,那個男的突然回過神來,對妻子說:「那就要個掛曆。」他們過來要走一本掛曆,趕緊走了。

許多人以為瘟疫過去了,自己很平安,不想聽真相。我告訴他們:過去誰聽說過白肺,現在幾乎所有的醫院都有大白肺,這是典型的瘟疫,而且是絕症,醫院裏不告訴的秘密。遭罪糟錢還沒治好,短期內治好了,也還會反覆發作,最後是人財兩空,醫院裏不告訴你這些,因為醫院是掙錢的。老百姓也知道醫院裏都有白肺,不知道那是瘟疫。聽明白了,只有三退保平安,相信法輪大法好,真善忍好,才能渡過劫難,也就三退了。有的迷信邪黨,中毒深,我告訴他們:中共宣傳無神論,但是你看那寺廟裏,燒香拜佛的,都是大官,都是黨員,他們自己去求神佛保祐升官發財身體健康,卻騙咱老百姓說沒有神佛。目地就是不讓咱們相信神佛,不讓神佛保祐咱們。咱們不能總上當。天滅中共大瘟疫,黨團隊員都是他的一分子,都會跟著遭殃,咱們退出來,躲災難,避瘟疫。真名、化名、小名都可以,聲明「三退」,神佛才會保祐咱們。

許多人聽明白了,願意得到神佛的保祐,欣然三退保平安。我告訴他們:常念法輪大法好、真善忍好,躲災難避瘟疫,危難來時命能保,把福音帶給家人和親朋鄰里。

又一天,我趕集去晚了,那個商販女主告訴我,有一個人等著要掛曆,等了好一會才走的。我覺的很抱歉,來晚了,沒能讓對方拿到掛曆。有的接過掛曆高興的合不攏嘴,說:「正找你們呢,終於碰上了。」

(責任編輯:文謙)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