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詩傳:憨書童佛寺發牢騷 病李白揚州思故鄉(2)

——歷史小說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二四年五月二十四日】小說梗概:26歲的李白在揚州散金三十萬,又因為大病一場,陷於窮愁潦倒的境地,在書童丹砂的斡旋之下,只好搬到大明寺借住。在大明寺的夜晚,李白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醒後,對月思鄉,寫下了千古絕唱《靜夜思》。

接前文

-3-

丹砂滿懷感激地離開了。第二天晚上,李白就搬到了大明寺。鑑真大和尚親自在寺廟門口迎接,李白十分感激。鑑真大和尚說:「我們大明寺要感謝李施主。你之前寫過一首讚美大明寺西靈塔的詩歌,寫得非常好。但是,我們這裏也不是白住的地方,你閒暇時可要寫寫詩送給我們,好詩是無價的,我們大明寺肯定只賺不虧。」鑑真大和尚說完,笑著叫來知客僧給李白和丹砂安排了兩個房間。

李白的房間布置得十分雅緻,好帳罩床,蚊蠅都進不來;浮雕嵌窗,檀香四溢,讓人心曠神怡;而丹砂的房間則略微樸素一些,窗子破了一點,蚊帳上還有個小窟窿,晚上蚊子偶爾會來拜訪,但是也打掃得十分整潔乾淨。

住了大半個月,李白的身體漸漸康復。一天夜晚,他斜靠在床上,凝視著窗戶上的浮雕出神。這浮雕是一幅「三兔共耳圖」。圖上的一個圓圈裏,三隻兔子奮力奔跑,它們前後相連,互相追逐。有趣的是,這三隻兔子共用一隻耳朵,形成了「一隻兔子兩隻耳,三隻兔子三隻耳」的神奇現象。這幅「三兔共耳圖」構思巧妙,充滿了神秘與靈動,令人遐想不已。

李白閉上眼睛,耳邊彷彿能聽到三隻兔子奔跑的聲音。那三隻小兔子躍入了院子,彷彿在召喚他。李白立刻起身,幾步跨出房門。院子裏,石桌靜默,井欄靜立,桂樹輕搖……李白感覺自己似乎變成了一隻兔子,與那三隻兔子在院子裏追逐嬉戲了一會。那三隻小兔子忽然躍上桂樹,消失在了繁密的枝葉中。

李白繞著樹轉了好幾圈,怎麼也找不到兔子的蹤影了。他撓著頭,一臉困惑。突然,他抬頭看見樹頂上有一朵祥雲,一個美麗的仙女正抱著一隻兔子立在上面。哎呀,這不正是傳說中的嫦娥嗎?

李白瞪大了眼睛,怔怔地看著抱兔嫦娥。她身上散發著柔和的月輝,眼神是那樣聖潔、那樣寧靜。看著她,李白的那顆躁動的心漸漸平靜了下來。

一炷香的工夫過去了,在這寂然的夜幕中出現了一個神奇的景象。抱著玉兔的嫦娥身影后,如同鏡子反射一般,突然一閃之間又現出一個一模一樣的抱兔嫦娥。李白不由得心生驚嘆:這第二個抱兔嫦娥是在怎樣的神秘力量下出現的呢?

可是,這個疑問才起,這第二個抱兔嫦娥的背後驀地一閃又出現了第三個,接著是第四個、第五個……如此往復不息,就像兒童吹出的肥皂泡般,接連不斷地湧現一個又一個的發著光的抱兔嫦娥。

很快的,漫天都是抱著玉兔的嫦娥。這些嫦娥慢慢變小,最後,化作一團團閃爍的水母狀光斑。這些發光的「水母」,在月光裏緩緩上升、旋轉、變換著無盡形態。數以萬計發光的「水母」聚集在西靈塔上空,逐漸縮小,匯聚成夜空中璀璨的繁星,萬千「繁星」在空中舞蹈,最後在廣大的夜幕上編織出一個巨大而輝煌、彷彿要衝霄而去的大鵬鳥圖案。那大鵬鳥渾身放光,它的光輝替西靈塔披上了一層銀裝,整個院子都被照亮了,如同白晝。

彷彿歷經千辛萬苦,遍體鱗傷的遊子回到久別的家鄉,大鵬鳥那熟悉而又久違的氣息,讓李白的血流加速,凝聚成眼角的歡喜與感動的點點淚光。李白目不轉睛地凝望著天空中那個微微顫動的光彩奪目的大鵬鳥。此時此刻似乎不再只是視覺上的交流。大鵬鳥那閃耀著星辰般光芒的眼眸,彷彿在與李白在進行著心靈的對話;大鵬鳥身上每一個小巧閃亮的「星星」在李白內心深處,喚起了神聖而又不可言說的迴響。此刻,李白感到自己彷彿裂成無數的碎片,這些碎片隨著大鵬鳥身上每一顆「星星」的呼喚,輕輕地顫慄著。一種安謐的幸福感湧上李白心頭,這感覺彷彿一個嬰兒重回母親的懷抱,又似一隻孤雁終於飛回溫暖的森林。

李白輕輕地閉上眼睛,體會到一股遍及全身的暖流,待睜開眼,發現那個大鵬鳥圖案似乎在夜幕上漸漸消散。於是李白又開始目不轉睛地凝視起來。其實不是大鵬鳥圖案在消散,只是它在飛往更高遠的天空。大鵬鳥在朝著月宮飛翔,在飛翔的過程中,圖案在李白眼中不斷變幻。一會兒圖案裏聳立起一個故鄉蜀地的大匡山,不僅能看到老父老母那親切的身影,在山腳下還有吳指南和趙蕤師傅模糊的輪廓;一會兒圖案裏又出現了李白出生地碎葉城的天山的剪影,天山下的楚河邊,兒時的玩伴騎著汗血寶馬飛奔,等到最後一匹馬也跑遠了,畫面一轉,視線中出現了長安這座城市;這座城市就象棋盤一樣方方正正,城內街道縱橫交錯,街上行人熙熙攘攘,人影微小如蟻。

當李白聚精會神地看圖案上長安城的皇宮之時,那圖案中的長安城的景象,驀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夢幻般的瑤池仙境。而瑤池仙境周圍,被一圈金色的光環輕輕環繞──那光彩熠熠的大鵬鳥在月宮中消失了身影。留在夜幕上的,只有一個金色月宮中的宏大而神秘的仙境影像。

這仙境的畫面真是令人嘆為觀止!一個高大的藍色捲髮的仙人居於畫面中心,他端坐在蓮台上,渾身散發著祥和的氣息。他的面容慈祥而莊嚴,目光深邃如海。身後是熠熠生輝的光輝,那光輝如夢幻般照亮整個仙界。

畫面下部是一群嬉戲的仙界童子,他們活潑可愛,天真爛漫。左側的兩名童子正在水中嬉戲,他們一邊游泳一邊擊掌歡笑。右側的兩名童子正在努力地爬上荷葉,他們的小臉蛋紅撲撲的,使出了全身的力氣,顯得俏皮又可愛。

畫面中部是一群飛翔的仙女,她們身姿曼妙,衣袂飄飄。有的仙女在樓宇間飛翔,她們手托花籃,將花瓣洒向空中,形成一片片美麗的花雨。還有的仙女在演奏樂器,她們輕鬆自如地使用著各種樂器,奏出美妙動聽的旋律。

畫面頂部是一群不鼓自鳴的樂器,它們在空中飄浮著,自動發出悅耳動聽的聲音,與仙女們的歌聲和笑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和諧美好的畫面。那些樂器彷彿擁有生命一般,自動演奏出美妙的音樂,令人驚嘆不已。

李白的目光正在緊緊追隨著一架自動奏樂的箜篌,然而就在這一剎那,那個充滿神秘仙氣的景象如泡影般消散了。環顧四周,只見一圈靜靜的石窗,一幅凝然不動的「三兔共耳」浮雕,而周圍是寺廟房間裏特有的寧靜安詳。原來是做了一個夢啊。

李白起身,緩步踱到院中,井水欄邊覆蓋了一層薄霜。細看之下,原來是月光如紗般輕柔地灑落。他抬頭望望向天空,只見高高的西靈塔上那輪橘黃的圓月,更加明亮了。在這靜謐之夜,思鄉之情不禁湧上心頭,李白隨口吟道: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就在李白離開大明寺的那一天,他揮毫將這首《靜夜思》寫在了詩板上。

一字一句地品味著,鑑真大和尚點頭稱賞不絕,讓人在大雄寶殿內高高掛起。
丹砂在大雄寶殿內仰頭把詩板上的《靜夜思》,念了十遍。

鑑真大和尚問道:「你也懂詩?」

丹砂搖頭嘆道:「如今我家少爺,人在遭難,詩也寫得差了。像這樣的詩,我也能來一首。」

鑑真大和尚不免肅然起敬:「大詩人李白的書童,自然不一般。你寫的詩,能否念念,讓貧僧一飽耳福。」

於是,大雄寶殿內的眾位和尚都凝神屏息,恭恭敬敬地側耳傾聽起來。丹砂也不客氣,乾咳幾聲,挺起胸脯,高聲念出了他的大作:

深夜煩
枕邊嗡嗡嗡,
疑是雷轟隆。
舉頭望窟窿,
低頭拍蚊蟲。

(完)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