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究竟是多大的事?(2)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二三年五月二日】(接前文

歷代懲罰不孝罪,除了不能被赦免,還有無論是大臣、宰相甚至是帝王都要受罰。商朝的帝太甲,在位三年後開始不再遵守祖先的法令(其中含不孝),被宰相伊尹流放到桐宮。閉門思過三年多後,帝太甲悔過自新,才重新回到宮中執政。這就是著名的「伊尹放太甲」事件。

寡婦孝悌之至 通於神明

「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這是《孝經﹒ 感應章第十六》上的話,現代的人往往把它看成是一種形容,一種比喻修辭。二十四孝中,東漢董永賣身葬父,感動上蒼,派天女下凡織布償債,這個故事通過戲曲演繹後廣為人知。實際上在史書、典籍中孝行出現的神跡、奇蹟非常多。

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在北京的楊梅竹斜街發生火災,數百間房子化為灰燼,但是有一間破屋巋然獨存,它四週的房子都成了廢墟,邊界宛如劃線一般整齊,原來破屋裏面是一個寡婦守著病床上的婆婆不肯離去。鄰居們紛紛讚歎:原來這就是《孝經》裏說的「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啊!這件事被記載在《閱微草堂筆記》裏。

《閱微草堂筆記》裏還記載了河北滄州城南河邊一個叫呂四的無賴,生前無惡不作,死後不久便托夢給他的妻子:我一生造下無邊重業,本來是要下無間地獄的,但是因為我生前對待母親特別孝順,冥官檢查核對後對我從輕發落,可以投胎為蛇,現在就要去投胎了。不久您就要嫁給後夫了,請您一定要善待公公婆婆,在陰間的刑律中,不孝罪是最重的,千萬不要自投冥司的種種刑具啊。

孝治天下的本質是教人向善

「善父母為孝,善兄弟為友。」說白了就是要善待他人,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從尊敬自己的父母擴展到尊敬別人的父母,從愛護自己的孩子擴展到愛護所有人的孩子。這樣就可以做到善待所有人了。

百善孝為先的意思就是說在常人社會中,人的善良是從孝敬自己的父母開始的。如果一個人不能善待自己的父母,那麼這個人肯定會變的邪惡。在筆者的當地,過去父母都會告訴孩子不要跟不孝順父母的人交朋友,因為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父母都不好的話,他肯定不可能對他的朋友好。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這幾句話在華語文化圈裏幾乎是家喻戶曉,這是在公元223年,劉備病危之際給自己的孩子寫下遺詔中的一部份。在彌留之際,劉備最惦記的不是孩子們如何能保持富貴,而是孩子們將來要做善事,保持善良,不做惡事。

亞馬遜CEO傑夫・貝索斯,是普林斯頓大學校友,他在二零一零年學士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時,追憶了自己的幼年歲月,講述自己如何在兒時懂得了「善良比聰明強大」的道理。他小時候很聰明而且喜歡數學,他十歲的時候跟著爺爺奶奶一起坐房車出去旅行。他的奶奶愛抽煙,而小傑夫討厭煙味。他從廣告中得知,一個人抽一根煙會有幾分鐘的壽命損失,於是他根據他奶奶每天抽煙的數量,仔細算了一下,然後大聲的告訴他奶奶:你每天抽的煙,將使您的壽命減少九年!

他原以為爺爺奶奶會誇他聰明,沒想到他的奶奶開始傷心地抽泣,爺爺趕緊把車停到路邊。下車後,爺爺盯著他注視了一會兒,然後平靜的告訴他:傑夫,總有一天你會懂得,善良比聰明更難、更強大!「天道無親 常與善人。」(《道德經 第七十九章》),是啊,做一個善良的人,才能得到上天的眷顧,才是真正的強大啊。

古今對比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孝是一個人品德的重要內容,「百善孝為先」。歷朝歷代,幾乎每個帝王都宣稱自己孝治天下。仁孝之人會得到重用,「必求忠臣於孝子之門」;不孝子孫則會受到最嚴厲的懲罰。帝堯之時,以仁孝聞名的舜被推薦為帝堯的接班人;西漢諸呂之亂後,眾臣各抒己見,最後因為代王劉恆仁孝為天下共知,被推舉為大漢天子,開啟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自從中共建政以來,尊敬「天地君親師」被視為守舊,甚至鼓勵人揭發父母,父子互相成為敵人,傳統文化被破壞殆盡。特別是中共實行獨生子女政策後,已經很難找到能孝敬父母的孩子了,人性中的善良被徹底泯滅,以至於人人為敵。前段時間,小學、中學、大學裏,中共為了打壓教師言論,學生被學校鼓勵昧著良心去揭發他們的老師,許多教師因此被迫離開講台。

通過幾十年的恐嚇、教唆和薰染,中共割裂了年輕人與傳統價值的紐帶,讓中國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喪失了傳統理念;在對待他人時,他們習慣性地用惡取代了善。這不僅是個體中國人的悲哀,也是中華民族的悲哀,因為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所遇到的任何事也在變化,很多事是難以彌補的,「再回頭已過萬重山」。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