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內找走過魔難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二二年五月八日】在助師正法的最後階段,同修中不時傳出誰誰出現病業假相,給同修做好三件事造成困難,給救人造成負面影響。我自己也經過了一場病業魔難,在這過程中,信師信法,忍苦修心,在師父的慈悲保護下走過了魔難。下面談一下自己的體會。向師父彙報,和同修交流,因層次所限有不符合法的敬請指正。

二零二零年一月的一天,突然感到身體有些乏力,胸口有點發堵,吃東西後泛酸水,很難受。但是我明白自己是個修煉人,沒有病,一切不正確狀態都是假相。我修煉大法二十多年了,雖然也出現過幾次病業假相,每次都在師父的慈悲保護下,在大法法理的啟悟下很快就過去了。所以我根本沒在意它,三件事一點沒耽誤。

一天到大姐家,聽說外甥做了胃鏡檢查,說是要住院做手術,聽大姐的描述要比我的症狀輕多了,我有點好笑,我知道這是表演給我看的。外甥出院後不久,大姐也查出了同樣的病,又要住院做手術。說實在的,那幾天我是最難受的,不光胃難受,從胸口往下,整個腹部都是大大小小的疙瘩,用手一按還很痛,一個意念在我腦子裏說:擴散了。我心裏對它說:你們就表演吧,沒有用的。可是那幾天又連著做了兩個夢:第一個夢是:我騎車路過一個農家院,看到去世的本地同修,他說:你來了,這兒有你的地方。我說,我可不在你這兒,我還得助師正法呢。說完騎上車子就走了。第二個夢:我在睡夢中聽到有人敲門,打開門一看是已去世的女同修(也是同事),我對她說:我們得跟師父走!她聽我這麼一說,轉身就走了。醒來後,我認真的思考近期出現的這一連串的問題,這是怎麼啦?看來我修煉上出了大問題,所以它們想方設法的逼我承認病業假相,用這種方式消魔我的意志和正念。

面對這一切,我向內找:找出了許多人心:色心、妒嫉心 、怨恨心、顯示心、疑心等等,我悟到:這些心直接指揮人的思想,時間長了,它們就形成了一種敗物,在適當的條件下,它們就反映在人的身體上,表現出病態來。常人不知道,而我們修煉人就不會被它們的表象所矇蔽。所以我們發現那顆心就要清除那顆心,清除造成敗物的這些因素,這些東西清理乾淨了,身體也就輕鬆了,那些病的假相也就沒有了。我們要做到時時向內找,事事向內找,包括一思一念,及時發現不好的心和不好的想法,及時清除。如果真能做到,怎麼會出現病業假相呢?我想到這裏,覺得真的對不起師父,師父苦口婆心的給我們講向內找的法理,自己就像不聽話的學生一樣,真的後悔自己沒有好好修,現在出問題了,才認真的理順自己的修煉路,才感到後悔,真的後悔呀。

法理清楚了,我看穿了舊勢力的險惡目的,不被這一切表象所動,我就是堅持學法、背法。一天晚上我自己在家,坐在床邊開始背法(《轉法輪》),開始背時有點不入心,可越背越想背,覺得自己就像坐在一個能量團裏一樣,背了一段又一段,到十一點多了,一點不困,一看自己背了六頁,真的感到身心非常舒服、愉悅。整個人完全溶在大法中了。

第二天一起床發現肚子不那麼硬了,我一下子明白了師父一再強調讓我們學法的深刻內涵了。只有學好法才能修好自己,才能更好的講真相救人,才能真正的助師正法。因為我們在講真相時的善心、智慧等一切都來源於法。

我和同修經常一起走街串戶送真相勸三退。有時自己騎電動車趕集救人,有時和同修配合騎摩托到較遠的地方貼「法輪大法好 真善忍好」的標語。我還是我,雖然身體不太舒服,吃了點苦,但我的心如磐石,我就是正法時期的大法弟子,助師正法救人就是我的使命與責任。魔難,是修煉人向上攀登的台階,一切都是為了我們的修煉,所以,無論身體出現甚麼樣都是好事。

在魔難中,在不斷的向內找的過程中,自己的心性就會有所提高。一天一個同修對我說:大姐,你得修多高呀?碰到大哥這種脾氣?我隨口說:哎!要不是修大法早就離婚了!這句話一出自己就知道錯了,可為甚麼隨口就說出了這句話呢?因為有這樣的心,這是埋藏心底的那個怨恨心。修煉前我們經常打架,學大法後沒有那麼多的矛盾了,彼此也看著順眼了。所以從來沒有修這一塊。我覺得是慈悲的師父在點悟我,該去那個積存很久的怨恨心了。結婚這麼多年來,吵架不是為了錢、不是為了吃和穿,更不是誰有甚麼不好的生活習慣,為甚麼?就是為說話。所以我想還是錯在自己,是自己的心胸狹窄,一點不能包容,愛挑剔、還愛生氣。因此讓他受了不少委屈。錯了、真的是自己錯了。當我認識到這一切時,很想馬上向他道歉,隨後自己寫了一篇交流稿。

幾天後,我的身體非常輕鬆,一切不好的狀態徹底消失了。腹部能摸得到的那些疙瘩不翼而飛了,一切恢復了正常。感恩師父!感恩大法!

魔難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如何看待自己。是修煉人,就要相信師父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法理。在修煉中,按照師父的法嚴格要求自己,並在實踐中體悟師父講的法,做到學法能得法 ,才能真正能溶於法中。遇到甚麼事有法可依,就不會被邪惡鑽空子。向內找,去人心,用修煉人鋼鐵般的意志笑對一切,甚麼關、甚麼難能阻擋修煉者精進的步伐呢?!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