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庭中修煉 大法淨化我的心靈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二一年十二月四日】我是一九九六年得法的。得法前,我對人生充滿了迷茫,不知人為甚麼活著,面對自己遭遇的一切苦惱與不公無法排解,常想:人活著有甚麼意義呢?難道就是這樣渾渾噩噩的過日子,承受著各種痛苦的折磨,在無望中老去死掉嗎?在無法排解痛苦時,我看了很多書,希望自己解脫出來,並給書中的一些心理專家、醫生去信,訴說自己的苦惱。雖然他們都回信,給我建議與鼓勵,雖然他們說的道理我都懂,可仍不能使我擺脫苦惱。

就在這時,母親修煉了法輪大法,以前母親身體經常有病,而且脾氣不好,愛生悶氣。自從修煉大法後,無病一身輕。心胸也寬廣了,甚麼事都能看開了。看到母親的變化,我也走進了大法修煉中。學習師尊的講法,我明白了做人的真正目地──返本歸真。返回到自己真正的家園。

修煉前,我對自己遭遇的一切都無法理解,感到很不公。丈夫家是個大家族。有爺爺、奶奶、五個姑姑和叔叔嬸嬸一家,丈夫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在這個大家族中,有各種紛雜的矛盾。光丈夫姐弟仨就性格各異,姐姐在外地能說會道,而且在家說一不二,父母及家人都懼她三分。弟弟是父母最寵愛的一個,啥事都慣著,不願讓他受一點委屈。而丈夫是一個老實善良的人,不會說、不會道,老實巴交的。父母就有點瞧不起他。

我結婚後,由一個事事不懂,甚麼社會經驗都沒有的人一下進入到這樣一個大的家庭中,當時真的很茫然,不知如何應對這一切。就在自己最無望的時候,喜得大法,知道了做人的目地。通過學法,我懂得了人與人之間的恩恩怨怨都是因緣促成的,懂得了失與得的關係,知道了寬容他人,善待他人。做事也不再斤斤計較,整個家庭都充滿了歡樂。

就在自己學法不長的時間,身體上的病痛也不治而癒,真正達到了無病一身輕狀態。自己每天沐浴在大法的洪恩中。

在心性方面,自己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自己不會因人中的利益得失而樂而憂了。在人中,別人覺的無法接受的,在師父法理的開示下,都會慢慢的放下心,努力做好自己所遇到的一切事。

公公去世的早,婆婆一直在我們這邊住,而她和奶奶的關係不太好,總覺的奶奶偏心,因此矛盾很大,爺爺去世後,基本上不怎麼照顧奶奶,一提起過去的事,婆婆就氣的不行。咋勸也解不開這個心結。而奶奶也願意在我們這邊住,她說我們這環境好,我和丈夫不鬧氣,在這生活心裏痛快。所以,一年中多數在我這住。我就得照顧兩個老人。

奶奶八十歲左右,摔了一跤,身體不能動了,所以身邊不能離人,就輪換著照顧。婆婆不伺候她,說奶奶對她不好。我就給她擦屎倒尿、洗尿濕的被褥、做可口的飯菜。當時,嬸子覺的過意不去,因為爺爺、奶奶還留下一些錢,說誰照顧,就給誰錢。我說,我是大法弟子,孝敬老人是應該的,給錢我就不做了,別人誰愛要誰要。這樣,直到奶奶臥床八個月後離世,我一直做著自己該做的,並告訴奶奶常念:「法輪大法好,真善忍好」九字真言。雖然奶奶常常糊塗,有時不認人,但見到我,就會說:學大法,大法好,直到去世。神奇的是,奶奶去世是在十一月的嚴冬,天下著大雪,可她身體一直是軟軟的,像睡覺一樣,我想,她應該是得了福報了。

在奶奶過世後,由於我家需要翻蓋新房,婆婆就搬到奶奶的房子住了。因為現在蓋的房都比較寬,而我們考慮到鄰居的利益,因為農村有個說法,如果房子前邊被別人的房遮住,也就是寬了,會事事不順,就想:自己修大法了,應該替別人考慮,就和丈夫商量,決定把房寬度往後挪一挪,省得讓鄰居家覺的心裏彆扭。婆婆知道我們的打算後,很生氣,說:「別人都說蓋房不能向後挪,你們在自己家蓋房和別人有啥關係,你們要不就別蓋了。」

當時,因為自己對婆婆平時的做法有些不認同,就說:房都拆了,怎麼能不蓋呢?!這個主意你拿不了。因為我平常從沒和她頂過嘴,即使心裏有甚麼不滿意,也都會想到自己是個修煉人,應該按師父的法去做,就控制住了。

可能婆婆覺的我頂撞她了,轉身生氣的走了。從此我們蓋房,婆婆再也不登門了,還和別人哭訴說我們氣了她了。當時聽到這些後,我心裏很不是滋味,心想:你在這住了十多年了,怎樣我都沒和你鬧過氣,為了不讓你生氣,從沒和你計較過,你在這想咋樣就咋樣,老人替你照顧,大姑姐回來,整天和你吵,你連聲都不敢吱,我還得兩頭勸,幫你們化解。小叔過來,也是想怎麼說你,就怎麼說你,你從來不敢吱聲,受多大委屈,都不敢和別人說他們氣你了,就因為我學大法了,處處忍讓,怕你生氣,從沒和你頂撞過。你又不是只有一個兒子,要對你不好,你能在這住十多年?心裏覺的很不公平。

通過學師父講法,師父說:「常人中的事情,按照佛家講,都是有因緣關係的,生老病死,在常人就是這樣存在的。因為人在以前做過壞事而產生的業力才造成有病或者魔難。遭罪就是在還業債,所以,誰也不能夠隨便改動它,改動了就等於欠債可以不還;也不能夠隨便任意去做,否則,就等於在做壞事。」[1]師父還說:「還有一個問題,在矛盾當中,牽扯一個業力轉化的問題,所以我們在具體對待的時候,應該高姿態,不能像常人一樣。」[1]

通過學法,我知道自己錯了。我想:我不能像常人一樣,生她的氣,任何事情都是有因緣關係的,我是個修煉人,我得按法的要求做。於是,在打房頂時,主動請她過來幫忙做飯,其實是為了給她找個台階,不然怕她不好意思登門。婆婆也就不再嘔氣了。

前年春天,婆婆突然感覺嗓子不舒服,老想嘔吐。因她在那邊住,開始我們不知道,還是小叔說:「不好受,讓我哥帶你檢查檢查去吧。」於是,我丈夫就開車拉她去縣醫院做檢查。我也去了,做檢查時,需要排隊掛號,做各種檢查,花了一千多元錢。醫生懷疑是食道癌,醫院建議去鄰縣再去檢查一下,以免誤診。最後又去了那,做了全身檢查,最後確診就是食道癌。因小叔整天打麻將,不去幹活,啥事也不管,他妻子和他離婚了。我和丈夫商量:他沒錢,我們就自己負擔吧。

怎麼也得給老人治療啊。因為當時吞咽都有點困難了,醫生說,做手術,怕擴散的更快,也許馬上就不行了。醫院也沒別的辦法,只能回家養了。

由於怕婆婆有壓力,我們一直沒告訴她真相。回來後,她總惦記小叔沒人給做飯,堅持回小叔家。期間,丈夫勸她來我家,好方便照顧她,她一直說沒事。直到實在堅持不住,才讓我丈夫把她接過來。

來後,我告訴她:你把心放下,不要再為人中的利益去爭,啥都沒健康重要,啥事也別操心了。你聽聽師父講法吧。只有師父和大法才能救你。

婆婆因為平時也看到了我在大法修煉中的言行及家人受益的經歷,所以也很認同。通過聽師父講法,她由剛過來時只能喝一點罐頭湯,到後來能吃兩個雞蛋的雞蛋羹。已經幾個月沒吃糧食的她,也能吃點掛麵了,而且還能喝雞湯,羊骨湯之類的了。最後婆婆又能出去打牌了。

我告訴她,師父給她淨化身體是用來修煉的,一定要珍惜。她嘴上答應了。終究,還是因放不下小叔那邊,堅持要到那邊住。回去後,又去裝垃圾幹活,也就六、七天,吃了,就又開始吐,就又回我們這裏了。這期間,大姑姐也回來了,因為這幾年,她在外邊學了一些亂七八糟的治病方法,還燒一些黃紙,說能祛病,能給人增壽。整天給婆婆放她們的錄音。婆婆怕大姑姐和她鬧,也就聽了。我覺的她內心還是認同大法的。我讓她念「法輪大法好,真善忍好」。她說,她念呢。

由於多種因素,她的狀況還是越來越差。這時,小叔也常過來了。由於他和姐姐之間恩恩怨怨,他倆見面就吵,互不相讓,勸誰誰也不聽,丈夫被他們氣的一會兒都不想在家呆。我的心性也有點守不住了。

由於不能靜心學法,身體也出現了狀況,牙開始疼,吃不了東西,而且開始大量來例假,那時正值邪惡大面積騷擾大法弟子的所謂的「敲門行動」。所有的壓力使我有點承受不過去了。當時想:修煉太難了,如果不修煉,早把他倆轟出去了,你們愛去哪鬧去哪鬧,我照顧老人是應該的,管你們,管的著嗎?當時真的體會到師父《洪吟》中講的:「百苦一齊降 看其如何活」[2]。

那時如果沒有師父的法理指導,自己可能就被擊垮了。當時的體重下降了十多斤,臉色也不正常了。幸虧有同修的幫助,同修說:趕緊多學法吧,人的辦法處理不了修煉的事。師父講:「作為一個修煉的人,你要沒有堅強的意志,你控制不了自己,你就做不到這一點。」[1]

是啊,我是修煉人。師父給我淨化了身體,讓我懂得了宇宙的真理。我怎麼能和常人一樣呢?師父講:「難忍能忍,難行能行」[1],我一定可以闖過這一關。於是我平衡了心態,勸婆婆不要和他們生氣。在吃飯時,儘量不讓他倆在一個屋,因為不知哪句話,他倆就能吵起來,而且還得勸丈夫不要和他們一般見識,告訴他:「咱不知道他們有啥因緣關係,咱經了那麼多事,不都是在法理指導下,都過去了嗎?咱自己做好就行了,就當咱哥一個就好了。丈夫也就不那麼生氣了。

當然在這過程中,不僅有心性上的考驗,也有利益上的衝突。婆婆兜裏有幾千塊錢,給小叔,怕他打牌輸掉,就想讓丈夫保管。丈夫覺的哥倆的事,接了這錢,也怕婆婆疑心自己的病是真沒治了。所以,我倆商量還是讓她自己拿著吧。後來,大姑姐說,錢不見了,小叔也說,錢不知道哪去了。他倆就爭。我對他倆說:」別爭了,沒就沒了吧,要爭這點錢,我們早拿過來了。誰花就花了吧,計較甚麼呀?」他倆就不言語了。

婆婆在這住了七、八個月,最後快不行了,又輸了一個月的營養液,直到去世,花了將近五萬元,他倆誰都沒出。

就這樣,在別人看來沒辦法解決的情況,我們沒有怨言的把事情辦了,沒有發生任何爭執。常人都說:真是學大法了,就是和別人不一樣。

是啊!是師父的教誨,否則我是做不到那樣寬容別人的。而且就在自己提高了心性後,來了一個月的例假也止住了。身體也完全恢復了。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對我來說真是一個生死大關。沒有師父的慈悲保護,自己真的是闖不過去的。謝謝師父的慈悲救度。

經歷的事很多,每次都是在師父的加持下,明法理後,闖過了一個個關難。過後發現自己甚麼都沒失去,去掉的是當時那顆不好的人心,得到的卻是心靈的淨化,道德的回升。

註﹕
[1] 李洪志師父著作:《轉法輪》
[2] 李洪志師父詩詞:《洪吟》〈苦其心志〉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