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注意在講真相中去除黨文化邏輯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九年六月二十九日】有一次在洗腦班,我向一個參與迫害的人一個又一個的揭露了電視上的造謠的漏洞,他無法面對,最後說了一句,「就算一百件事情中有九十九件都是假的,但總該有一件是真的吧?」言外之意,只要有一件是法輪功學員的錯,那整個法輪功就是錯的了。這就是黨文化中造出的邪惡的邏輯。

我在講「天安門自焚」偽案的真相時,並不跟對方去辯論那幾個人是不是煉了法輪功,我只從邏輯上講。一是,法輪功不允許殺生和自殺,那麼如果說這幾個自焚的真是看了法輪功的書的,那他們的行為是不是法輪功叫做的?法輪功叫人學《轉法輪》這本書,所有的人都學這本書,這是法輪功叫做的;如果自焚是法輪功叫做的,為甚麼自焚的人不是絕大多數而是只有那麼幾個呢?二是,有上億的人煉法輪功,中共為了迫害到處搜羅罪證,也就找出一千多個,就算這些全部是真的,一億人修煉,七年中只有一千多人出問題,這不正說明法輪功特別的好嗎?如果中共的幾千萬黨員中,七年之內只出了一千多個貪污腐敗份子,你還會罵中共嗎?

有一次我就用上面的邏輯去給人講,結果對方笑起來了。是呀,一講大家都明白,中共栽贓的邏輯就是可笑的。那麼我們再去進一步講清楚就簡單了。

當然了,我的意思並不是說不去講揭露「天安門自焚」偽案的其它真相了,不去揭露中共謊言,不是這個意思。只是說,我們不要去承認邪惡強加給我們的這個邪惡的邏輯。我們要主動的告訴人們,法輪功怎麼好、對修煉人的要求是甚麼,那麼不管邪惡勢力再搞甚麼名堂,人們就有了自己的分辨能力。

其實冷靜下來想一想,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在基督教中,猶大出賣了耶穌,而猶大卻是耶穌的十二個門徒之一,沒有任何的基督徒去否認這個事實,但也沒有任何人因此而攻擊基督教。

問題的關鍵在於,一是大法的法理本身是正的;二是大法弟子的主體是好的,是在按照大法的要求在做,在修煉自己。

同時,我們在向世人講清真相時,也不適合把事情說的太滿,比如,一個人學了法輪功之後,馬上就說成一個「完全為別人著想的人 」,「時時處處都用真、善、忍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這話一看就不可信,反而可能起負面作用,給人感覺就像在做不真實的宣傳,在包裝自己。中共說假話順口即來,人們對此已經相當反感,儘管人人都在「黨文化」之中,但人們的本性是厭惡虛假的。

我們的每一個執著心,都是在慢慢的放淡,慢慢的去掉的,這過程中還會有反覆,但是我們是在一步一步的提高,越來越好,這就是在證實法了。比如說我自己,在修煉之前,為了討好領導而喝酒,酒量達到一斤;喜歡打麻將;因為年輕,身體沒甚麼大的毛病,但有良性的乙肝病毒,吃不得肥肉。迫害開始時,就有參與迫害的人問我為甚麼煉法輪功,我就實打實的說,一煉功就把酒戒了;但有時還是有點麻將癮,過年時陪家人打麻將,兩年後才徹底不打了;原來的乙肝,檢查時還有,但身體感覺很好,尤其是肥肉能吃一碗。他們聽了很相信,問我說別人都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怎麼你就這點變化?我說我很希望自己做的更好,變化更大,但事實就是事實,我目前就這些變化。他們聽了就點頭認可,有的還給我談一些他們自己真正的想法。

同時,也不要說「所有的煉法輪功的人都是……」,比如我們單位有四五位同修,其中兩位做的特別的好,同事們因此對大法非常的佩服,一段時間單位要「轉化」我們時,一位同事就說,我們單位的法輪功身上都是閃光點,而領導身上都是污點,領導還去轉化法輪功;但同時也說,某某不像個法輪功學員。這本來就是非常好的證實了法了,因為他們都從做的好的同修身上看到了法輪功是好的,同時也看到了還有學的不到家的。但如果我們一說前面的那種話,馬上就會引起對方的反感,就會反駁說「那誰誰也是你們法輪功的,怎麼……」,就是我們不要極端的、絕對的講話。

其實這種走極端的宣傳方式,本來就是中共邪黨的黨文化,中共不是老樹死人不樹活人嗎?因為它們每當要樹立一個典型時,總是要把這個典型包裝得完美無缺,但是事實上又沒有這樣的人,所以它們只有造假,或者是等人死了再包裝,以免露餡。

我們同修們製作的真相電影《為你而來》,看過的同修可能都有這種感受:真實感人!為甚麼呢?因為我們都是這樣修過來的,尤其是主人公戒煙的過程,太真實了。還有,主人公認識到要上天安門時,他的妻子,也是大法弟子,當時是不理解的,悟道有先後,這很正常,節目演的非常真實。

還有神韻節目,在一個節目中,老倆口舉起「法輪大法好」的條幅時,那腿都是顫動的,節目中並沒有把老倆口演得力氣比年輕人還大,但這絲毫不會影響到講清真相。

總的來說,我的想法就是三點。一是,我們不能為了救人而誇張,那無法真正救人。二是,修煉的人有不足之處也是正常的,我們在盡力的按照大法的標準修煉自己,在不斷的提高之中,這就是在證實法。三是,大法的正,是因為大法本身正,是造就宇宙的法;大法弟子的主體是正的。人們要了解真相,需要了解大法的正,了解大法弟子的主體面貌。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