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都說這個老師不一樣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九年十月十八日】當下的社會環境,學生課後找老師輔導已經是個常態。我也經常給同事或同事近親屬家的孩子輔導。過程中,甚麼樣的孩子都有。不管甚麼情況,我都儘量讓孩子通過我感受到大法的美好。

去年離高考七十天,臨時接一個高三班級,這個班級有個同事家的女孩。這個孩子比一般孩子胖很多很多,吐字也不是很清晰,反應和表達都比較慢。我接手之後,由於我的時間安排的很滿,同事(孩子的媽媽)就安排由另外一老師(了解這個孩子)和我一同給她輔導不同的模塊。這個老師和我說:這個孩子可笨了,說過多少遍都不會,差不多就行了。意思就是對付對付得了。我說:其實這個孩子很可憐,自己那麼努力,還不見成效,她也很苦惱的。

第一次給她輔導時,感覺到她很緊張,我沒有急著給她講知識,而是先和她溝通,站在她的角度,說出她的想法和顧慮──你很想讓自己的成績提高上來,回報媽媽和老師們!(媽媽所教學科外,其餘科都找老師輔導,但幾乎都不見成效),但結果不如意,又自責自己很無用。孩子落淚了。然後,我結合我教的學科知識,講解她目前的情況:帶著很多思想包袱,身體就會產生不利於學習記憶的物質,如果心情愉悅、平和,身體產生的物質就有利於記憶學習,讓她明白了「物質和精神是一性」[1]的道理。過程中,明顯感覺孩子輕鬆了。

第二天,孩子媽媽見到我說,孩子可願意聽你給她講的了,沒事你和她多嘮嘮吧!他們班的學生可喜歡你了,都說這個老師和其他人不一樣。後來孩子媽媽就只讓我輔導孩子,哪怕一週只輔導兩次。結果孩子高考成績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超出二本二十多分,比平時多出一百多分。我覺的孩子之所以有這麼大的進步,是因為聽聞大法的結果。

開始時我真的不想給這個學生輔導,覺的浪費時間,但每當同事打電話或當面說幫幫孩子的時候,我又很難說出拒絕的話,有時不能立即做出決定,需要緩衝。緩衝的過程中是在糾結:上課就要佔去我的時間,這和師父教導的「無私無我」相背離,不符合大法的標準。同事或家長找我就是因為孩子在學習方面遇到困難,和自己遇到的孩子也都是先天的緣份。

經過這樣的梳理,自己不再糾結了,很快回電話,約定上課的時間。合理安排時間,也沒耽誤自己的修煉。每個輔導過的孩子回家都和家長說喜歡我這個老師,說我和別的老師不一樣:能一次解決的不來兩次,哪怕延長時間;孩子能在家完成的就讓其在家完成,不佔用輔導時間;如果能電話詢問的就不用見面,我把自己的電話給學生,隨時可以問。

但有時也有思想波動的時候。現在我輔導的這個學生,是一個不學習的孩子。假期時,班主任和我說了一下學生的情況,求我就算幫他(班主任)忙了。一想自己的大法弟子的身份,也就不能推脫了,勉強答應。問啥啥不會,初中基本沒認真學過。第一天下來,很上火,真的不想給輔導了。辦公室的另一學科老師(也給這個學生輔導)說:你咋那麼實在呢?不用老給他講,讓他自己看,不會問你。要不你就和他嘮嘮嗑,他可願意嘮嗑了。我說:你能和他嘮嗑,我不能啊。同事笑了,說:對呀,你們不能那麼做,你們幹啥都認真,你們講「真」。

師父告訴我們遇事向內找。我反思自己:自己為甚麼不想輔導了?有瞧不起學生的心理,有嫌麻煩、怕沒成績的想法,更有一種對付的心態。不符合師父講過「全力去做,做就把它做好,否則的話就別做。」[2]的法理,既然自己答應做的事,就應該盡心盡力做好,過程很重要,不要注重結果。理順了自己的思維,擺正基點,就把他當成一個新學生,從頭開始。指導學生這科怎麼學、怎麼記、怎麼答。

假期結束後,我以為新學期不輔導了,結果開學後,班主任找我說,我這科還得輔導,學生覺的會點了,也想學,那就堅持到高考吧,也就三個月!當時我沒有了勉強的心理,就答應了。因為我知道我是師父說的「做事為他人著想」「在哪兒都得做個好人」的踐行者。現在這個孩子進步很大。

註﹕
[1] 李洪志師父著作:《轉法輪》
[2] 李洪志師父著作:《各地講法十一》〈二零一零年紐約法會講法〉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