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弟子做的正 世人善念起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六年九月九日】我在經歷牢獄之苦的那些年中,有許多感悟,讓我感悟頗深的是,當大法弟子做的正時,世人會看到希望,從而喚起世人對大法的正念。

這裏記述一些片段:

1、綁架我的警察看起了真相光盤

二零零一年,我因為發送真相光盤,被帶到某醫院保衛科,於是來了市公安局的許多警察。當時我最擔心的是兒子在奶奶家等我去接他,老等我不去不知會哭成甚麼樣,想起幼小的兒子好可憐;還有就是我是個出不得眾的人,接下來不知會經歷些甚麼,心裏不免有些擔心。但是我心裏知道,我必須表現得很坦然,決不能給大法抹黑,給大法弟子丟臉。於是我坦然地面對他們的提問,說了為甚麼要發光盤,光盤的內容是甚麼等。我心想,他們都能看光盤就好了。

一會兒,大約十幾個警察和醫院保衛科的人員圍著兩台電腦(我聽到一人說再找一台電腦)將光盤內容「天安門自焚真相」、「一千四百例」和「法輪大法洪傳世界」全部看完。開始我想到帶的一百多張光盤只發了十多張不免感到可惜,見這麼多人圍著看,心裏舒坦了許多。那個看守我的保衛在那邊看一會又跑過來,笑著對我說:「你要讓我們大家都來修煉法輪功了!」「他們看得聚精會神的。」我笑了笑,他又問我:「你認識我們醫院的某某嗎?」我故意說不認識。他說:「我們醫院的某某去北京上訪過兩次呢!堅定得很。」說話中感覺他很以他們醫院有某某大法弟子為榮。

雖然最終他們將我送到看守所,但是明顯感到他們是佩服大法和大法弟子的。

2、看守所的警察變了

在看守所那段時間,我和一同修被關在一個號室。在這裏,大法弟子在法中修煉出來的正氣,在待人接物中很自然的會流露出來,犯人們都願意和我們接近,甚麼案情、家裏境況、有甚麼心裏話都愛和我們訴說。我們就會用在《轉法輪》中知道的法理,如欠債要還、善惡有報;欺侮了人、佔了便宜就會造下業力,就要償還,一個人生病、有災難都是這個業力造成的;一個人吃了苦、做了好事就會積德,給自己帶來福份等等來開導她們。一個因偷盜進來的啞巴姑娘,老愛跟在我和同修的身邊,同修教她說話,她就會說出簡短的話來,雖然說的不是很清楚,但她已經高興的不行,笑的好燦爛。

可能警察們通過監控能感受到大法弟子的善,我後來才知道監室裏的人在做甚麼監控都能知道,感到他們對大法和大法弟子都有好感。

我衝破阻撓煉功後,一次在煉靜功時,一個姓王的警察帶著一犯人在風窗上巡視,見我在煉功,就對身邊的犯人說:「這個功好著呢,我的一個表弟原來吸毒,後來煉了這個功就不吸了。」整個號室的人都聽得清清楚楚。

還有一次,我在煉功,看守所所長在風窗上對一起巡視的犯人說:「我也煉的。」犯人問所長煉的是甚麼功,所長沒回答。

一天傍晚我因為煉功,副所長和一警察要將我手腳銬在一起,他們怎麼踹我我也不蹲下。副所長只好說:那就分開銬吧。我對副所長講:你看裏面這麼多犯罪的,給社會造成多少危害,如果不迫害法輪功,大家都認同真、善、忍好,這個社會自然就好了,也就沒有這麼多人犯罪了。副所長說:這裏是國家執法機關,本來國家不准煉功才被關進來,結果還把大法書帶進來看,還在這裏煉功。我說:我們煉功只會對社會有好處。看得出他們已不想銬我,只是找不到台階下,他問我:還煉不煉,如果不煉了就解銬。我說:我要煉。第二天五點天還沒亮,他們就給我解銬了。

那個副所長說的帶書進來看是怎麼回事呢?前段時間隔壁號室的牢頭經同修洪法後要看大法書籍《轉法輪》,於是帶進了幾本大法書。後來牢頭下監時被搜出《轉法輪》這本書,於是幾天前看守所抄監,從我身上抄走兩本小的精裝《新經文》,便搶了去,說看看就還我。他們問書是怎麼來的,我說是我帶進來的,他們不相信。我說:其實怎麼帶進來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是一本好書,是一本教人修煉真、善、忍的好書。當時有很多警察和犯人,突然都靜下來了。

自那以後,我煉功時,有時副所長在風窗上靜靜的看,有時他還笑笑,時不時的問號室接的水夠不夠用,還讓大家下一樓去接水。一次我在等審訊,他叫一警察給我搬椅子坐。這些事傳遍了整個看守所,因為那副所長是犯人們最怕的人,而法輪功學員卻一點也不怕。犯人們說:哎喲,法輪功好了不起。一次二樓監室放風,樓下監室的犯人們打開門上的小窗一個勁的問:「誰是法輪功(學員)?」「誰是法輪功(學員)?」

我在市看守所被戴上鐐銬絕食一天,看守所的犯人們包括二牢頭輪著來和我說話,將自己的案情、家裏境況、有甚麼心裏話都向我訴說,我感到她們非常信賴我。

其實作為一個大法弟子來說,我知道自己做的很平常,我只是在盡力的維護大法,因為維護大法這是每個大法弟子最基本的責任,因為大法是眾生得救的唯一希望。

當中共動用國家機器對手無寸鐵的大法弟子進行殘酷迫害時,大法弟子沒有屈服,世人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因為他們生命的深處知道法輪大法是他們得救的希望,他們看到了正義一定能戰勝邪惡,他們看到了希望,心裏升起了對大法的正念,從而善待大法與大法弟子。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