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化解了家庭恩怨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五年九月四日】我於二零零五年走入大法修煉。得法前的三十六年,伴隨著自己的只有痛苦和憂傷,總感覺自己像秋風中的一片黃葉,那樣的孤苦伶仃,學業受挫,感情的波折,婚姻的不幸……遍嘗人間的苦辣酸鹹。是慈悲的師父把我從地獄的深淵中救起,洗淨滿身的污垢,才成為今天這走在神的路上的大法徒。每當我聆聽《師恩頌》,淚水都會滾滾而下,回首短暫九年的修煉路,心中充滿了感恩。

修煉前,我對婚姻絕望到了極點,命運讓我遇到我最不想找的人──自私、窩囊、幹啥啥不成的丈夫。記得過去和他吵架時,我常說的最狠的一句話是:像你這樣不負責任的人,根本就不配有家、有老婆、有孩子!

記得我懷孕六個月時,一次夜裏牙疼,我一個人拖著沉重的身子自己去醫院,他不但不陪我去,還嫌我吵他睡覺;生孩子時,母親和婆婆都不在身邊,我肚子痛得在病床上折騰,他在對面床上呼呼大睡;非典那年,我因腹膜炎發燒,他以為我得了非典,沒詢問我一句話,就把他的被子搬走,擔心我把病傳染給他……面對丈夫一次次的無情與冷漠,我的心也降到了冰點,平時他稍有不對我就橫眉冷對,肆意的呵斥,甚至不管家裏有沒有外人,好像只有這樣才能發洩心中的憤懣。那時,這個家對於我來說,只是一個提供休息的地方。之所以沒離婚,是懼怕周圍輿論的壓力,以及不想讓兒子失去、哪怕是一個名義上的家。

二零零五年,我有緣走入大法修煉,《轉法輪》一書中博大精深的法理,深深將我折服,多年來困惑自己的人生中許多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都在書中找到了答案,我慶幸自己在這末劫亂世的迷途中終於找到了回家的路。隨著大量的深入學法,思想在逐步昇華,悟性也在漸漸提高,「真善忍」的法理像一泓清泉滋潤著我久旱的心田。那時的我每天都沉浸在幸福與快樂中。

時間不長,心性上的考驗就接踵而來。首先面對的就是怎樣化解和丈夫之間多年的積怨。師父說:「在修煉中,在具體對待矛盾的時候,別人對你不好的時候,可能有兩種情況存在:一個是你可能生前有過對人家不好,你自己心裏頭不平衡,怎麼對我這樣?那麼你以前怎麼對人家那樣?你說你那個時候不知道,這一輩子不管那輩子事,那可不行。還有一個問題,在矛盾當中,牽扯一個業力轉化的問題,所以我們在具體對待的時候,應該高姿態,不能像常人一樣。」[1]

讀著師父的講法,眼前豁然開朗:也許我在哪一世曾深深傷害過丈夫,這一世我們湊在一起就是為了卻前世恩怨。想到這兒心中好像打開了一扇窗,多年來積壓在心底的憤懣也消失了許多。

法理雖然明瞭,可是真正遇到衝擊心肺的事時我還是很難過關,有時明明知道是考驗, 還是不能控制自己。為這我苦惱過,傷心過,氣餒過。但是後來我慢慢發現只要我能靜心學法,對照法認真查找自己,我就有強大的正念戰勝自身不好東西,修去它。一次次的磨礪,一次次的考驗,一次次的過關,我終於從最初的氣恨、委屈、含淚而忍達到了今天從內心裏好好謝謝他。我也終於明白,原來丈夫是安排來給我提高的。如果沒有丈夫的「自私」、「冷酷無情」,我怎能消去生生世世的業力,斬去牽絆著自己的萬縷情絲。我怎麼不應該從心底裏好好謝謝人家!

今天在丈夫眼裏,我已徹底改變,從一個刁蠻無理的悍婦,蛻變成知書達理的妻子。閒暇時,丈夫願意聽我講真相,家裏的電視沒有常人台,只有一個新唐人,他特別喜歡看。去年曾讀過兩遍《轉法輪》,雖然還未走入大法修煉,但他打心眼兒裏相信大法,他堅定的認為,今天完整又溫暖的家都是因為有大法的護佑。

一個生命在大法洪傳,萬古不遇的機緣面前,能相信大法,這是生命回歸的希望,他又是何等的幸運啊!

在工作環境中證實大法

我工作的單位有三百多名職工,曾有十幾人在一九九九年七二零前學過大法,由於有人不能按法的要求去做,日常生活中表現的還不如一個常人,因而造成許多職工對大法產生誤解。迫害發生後,這些人迫於各方面的壓力都已放棄修煉。而邪惡一言堂的謊言鋪天蓋地,導致更多職工對大法產生更深的誤解。面對這種情況,我想,我說一千道一萬都不如自己首先修好,用我的實際行動來說話。

幾年前,我被調到一個新成立的科室,一個小我五歲的人當了我的領導,不僅如此,論學歷我比她高,論業務水平我比她強。當時,我的自尊心真是有點兒受不了,但不長時間我就能轉過彎兒來。因為對照師父的講法,我認識到這是一顆妒嫉心,我正好應該修去它。我和這位同事一起相處了五年,關係一直都很融洽。她調走時有些不捨,發自內心的對我說:像你這樣的人以後真的很難找了。

九年來,我心裏裝著宇宙大法,努力按照法的要求去做,慢慢的我發現同事們的眼神,言談話語在漸漸改變。去年年底我被評為單位先進個人,並被提拔當了科室副 主任。這有些出乎我的意外,我越發感覺到自身肩負的責任重大,我多希望身邊的同事都能得到大法的救度。

九年來,我的家沐浴在佛光中,我接觸到的每一個人都在見證著大法弟子的真誠、善良和堅忍。

註﹕
[1]李洪志師父著作:《轉法輪》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