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思維:開闊一些 再開闊一些(12)

——舉例說明新聞報導的簡潔經驗(第二部份)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一四年四月二十三日】(接上文

第六節 採訪與整體配合

一、採訪前的準備

1、搜集信息

如果這個事件或人物(在明慧網)之前就有很多報導了,你採訪前沒有去搜集,而是到採訪現場再去搜集,就會浪費大量時間,也不利於與採訪對像溝通。

比如迫害案例。採訪前,可以先從明慧網(或知情同修)搜索一下被迫害同修的名字(有時需要加上地名),看看以前有沒有過與同修有關的消息、背景等素材。

另外,這個案例本身有沒有普遍性?普遍到甚麼程度(可以用數字表示,用形像的東西表現就更好了)。這個案例更早的背景,比如報導活摘,我們可以了解二戰時期納粹殘害猶太人、日本731部隊。因為一般常人對這些曾經的惡行的道德判斷已經有了,我們引申一下,就會幫助讀者建立對活摘器官的道德認知。

如果能了解到被迫害同修的家庭情況、對大法態度、工作情況、人生經歷等信息就更好了。還有,被採訪對像(家屬、事件參與者、某個部門的人)的個人信息,如果方便了解的話,也應了解,這有利於掌握採訪的場面、有利於與採訪對像順利溝通。

另外,還有許多相關信息,也是很重要的,比如,迫害同修的這名惡警或那個行惡機構。有酷刑迫害的,查查相關酷刑的信息。相關的法律知識,有時也是需要了解一些的。

《講故事》一書的經驗是:把六個方面的素材信息(附本文後)歸類。所以,我們在採訪前就得知道要了解這六個類型的信息,採訪回來後,把這六部份內容分別存放在六個盒子裏,讓自己清晰的知道現在有甚麼材料、哪個材料最多、哪個材料一定要突出出來。

對於本地的迫害綜述,調查、採訪是重要的一環,現在的關鍵是如何深入調查,了解到有價值的東西,宏觀的、微觀的都去尋找。最近的馬航事件之後,美國學者提出了「解困新聞學」,即:回應社會問題的批判性、透視性的調查報導,而非浮光掠影的現象描述,深入調查是「解困新聞學」的突出要求。巧合的是,我們目前的講真相、揭示邪黨的殘酷迫害,也是「讓讀者解睏」的新聞學,是真正的救護。

最深入的採訪,最細緻的詢問,相信您會獲得最有價值的故事要素。

2、寫出大致文章構思

在採訪之前,如果能了解部份信息,就可以試著構思一個大致文章思路,這有利於採訪的效率。你會非常明確你要問哪些問題,比如:誰參與了這件事情?誰是主要人物?誰受到影響?誰做出回應?為甚麼發生?有哪些細節?過程如何?影響怎樣?這種初期構思或許不成熟甚至會徹底改變,但是這要比漫無目地的採訪好的多。

3、信息源

信息源(被採訪對像)裏故事越近越好,是當事人還是觀察者。而且,可以考慮不同類型的信息源、不同類型的證據、不同出處的信息。

可以考慮拓寬信息源,也就是說,能了解到邪黨部門的「反面人物」的看法和做法,就更是難能可貴。

二、與採訪源建立溝通關係

如果採訪對像是同修就比較好溝通,如果是常人就需要注意一下溝通。要有意識建立幾十分鐘的友好關係,尋找共同點、尋找共同的話題,比如表現出對他真的感興趣(關心他的身體、家庭、工作等),而不是為了完成任務。這樣有利於消除對方的疑慮,從而滔滔不絕。

1、追問、多問

有記者說:「提問是記者的天職。」或許說的大了些,但對深入採訪的大法弟子來講,這句話還是比較適用的。

不斷的追問「為甚麼?」,哪怕是一些司空見慣的現象,也讓他說出看法,這有利於將來寫作。因為採訪對像的所說比別人更有說服力、離故事更近。還可以問問:「你聽到人們說了甚麼?你認為事情將會怎樣發展?誰對這件事情有更好的看法。」如果他不願意回答,也可以善意的、禮貌的問:「能說說為甚麼不願意嗎?」

《講故事》一書的經驗是:了解更多素材,你要成為這個故事世界的主宰。「他們不會想盡辦法讓世界按照他們的想法運行,以便拯救這個世界;他們也不會打破沙鍋問到底,努力讓自己成為故事的絕對權威。當然,他們的作品也很少能夠給人們留下深刻記憶。」

3、觀察

在採訪中善於觀察人物和環境的特點,比如事件場景中的人物語言、穿戴、個頭、特點、表情、長相、黑窩的周圍環境、被害者住址的環境。

三、採訪前後的整體配合

採訪結束後,在寫作中我們可能會發現還有很多信息需要了解,這也是一個正常現象,而我們再去採訪會涉及到安全問題、協調問題、交通問題等等,就會感覺太牽扯精力、太累了。

所以,目前能建立一個彼此聯繫的郵箱是最好的方法。讓協調的同修(與採訪對像關係比較近)做這個事情,相對會好很多。你把想再次問的東西,傳到郵箱,協調同修拿著這個提綱去落實。

當然,在採訪之前就建立一個這樣的郵箱也是有必要的,會提高效率,更有針對性。(最好使用如意加密)

大法弟子寫作,如果沒有協調同修,如果沒有整體的配合,是很難完成的。這也是目前我們不能出現大量好作品的原因之一。

一位同修體會說的很好,摘錄一段:「其實只要同修人人都重視、參與發掘,就會搜集出角度不同,形式多樣的本地真相素材,甚至能放到明慧網真相期刊、傳單上直接起作用。作為大法弟子我們每個人都有身心、道德昇華的實例,甚至是神跡。這些題材許多都能夠獨立成文,是能放在本地真相裏面發揮救人的作用,為甚麼要讓它們一直埋沒,拿出來證實法不好嗎?

「確實,同修中真正用心寫、又具備了寫作能力的大概還不夠多。有的文章還真達不到講真相、揭露邪惡的效果。比如我們本地,大法弟子也不少,但本地的真相資料形式單一,內容匱乏,長期以來就一個模式,很難引起世人的共鳴。不是我們沒有這個豐富的資源,而是太多的真相素材都被掩埋著。僅僅靠幾個同修去整理、寫作,畢竟範圍有侷限。單單迫害方面也很難做到對邪惡的全面揭露,效果往往不好。」

附:需要準備的六種素材

一、歷史

這個故事的主線是否牽扯到過去?如果有的話,牽扯到哪些東西?
這個故事是否與過去不同?不同在哪裏?
這個故事是否是過去的繼續,怎樣繼續?
如果歷史在我的故事中是潛在的相關部份,有沒有讀者覺得真實有趣的歷史細節供我使用?我能否簡潔地使用?

二、範圍

我的故事中的中心事件影響有多大,程度有多強,變數有多少?1、定量因素。用大概的數字或者評論、觀察限定你的範圍。2、地理因素。地點的範圍和哪些地方會是故事的熱點。3、多樣性或強度因素。中心事件有多少表現方式,故事中的人物、地點和機構對事件的參與程度有多深?中心事件的發展趨勢如何,是增強還是減弱。4、其它時間對中心事件是不是有影響?它們是突出了中心事件的重要性還是淡化了其重要性?

三、原因

導致某事物在發生的因素。1、經濟因素:是不是和金錢有關係?金錢的作用從哪裏開始到哪裏結束?2、社會因素:文化習俗道德或者家庭生活的變化,是否影響到了這個故事?怎樣影響?3、政治法律因素:比如國家政策出台是否影響到了故事?怎樣影響?4、心理因素:自我意識、復仇意識和願望滿足是否是推動故事發展的主要動力?故事的主角是否受到很大影響?

四、影響

事件導致的結果。1、發生事情會對何人何物帶來好處,會帶來哪些好處?這種好處的範圍有多大?2、何人何物受到傷害,甚麼樣的傷害?傷害的範圍有多大?3、那些獲益者和受害者在情感上有些甚麼反應?

五、作用

反作用力的形成以及其行動。1、誰會對發生的一切抱怨最多?2、有哪些實際的努力在彌補、抗擊、改變或者減弱事件的影響?這種努力的範圍有多大?3、這種努力的結構如何?

六、未來

如果我的中心事件不受干涉,繼續發展下去,會發生甚麼?1、對於我的中心事件,是否有關於其未來發展的正式研究和預測?這些研究和預測是怎麼說的?2、我的事件當事人和觀察者對於這個事件有哪些非正式的看法?當事人對於他們的未來如何看待?3、我能展現未來的可能情況嗎?

(待續)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