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如何對待遭受病業困擾同修的交流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二年九月二十三日】幾年來,本市遭受病業迫害的同修被邪惡奪走肉身的事情發生,令人心痛。這給證實法和救度眾生帶來很大的損失。我覺得所有的同修,都應該高度重視這件事情。另外空間的邪惡已經很少了,「現在收縮到監獄、洗腦班,也沒那麼大力量了,就連它北京那塊地方它也難保了。」(《二零一二年美國首都國際法會講法》)學了這段法後,我就在想,邪惡少到這種程度了,它是怎樣鑽的空子呢,奪走大法弟子的肉身,使大法弟子沒有走完助師正法這條路,留下了遺憾。

一、遇到問題向內找,修自己

我就在這一問題上,靜下心來找自己。每當看到站內信箱裏有被病業迫害同修名字的時候,啊!誰誰誰出現病業迫害了,想著點,幫助發正念。在小組學習到整點發正念時,往往就忘了被病業迫害同修的名字,有時連這件事情都忘了。這樣的情況有過多次,這是多大的漏啊!等精進一些時,再看站內信箱,心裏想:上點心,把名字寫在紙上,到整點時針對此事發十分鐘或五分鐘,但發正念過程中,有時有雜念,達不到精力集中和念力強大,發過兩三天之後就把這事給忘了。同修闖沒闖過這一關呢,背後的邪惡是否解體掉啦,同修的狀態是否一切正常,在沒有接受任何反饋的情況下就不了了之了。只重視往公、檢、法系統發正念,對於身邊自己熟悉的遭受病業迫害的同修,還是比較上心的,知道用心發正念,也知道關心和鼓勵她。過程中也知道找自己,自己應該怎樣做。可是,對不認識的同修遭受病業迫害時,卻顯得麻木、漠不關心。找到這方面的不足後,這才認識到這也是邪惡加重迫害同修的一個因素。我也看到,我周圍的同修,也有這方面的不足。同修被迫害了,周圍同修的心怎麼動,是否動的都是正念,看自己,找自己。還是看當事人,認為她人心太多、執著長期不去、被邪惡鑽了空子,因而使身體遭受了病業迫害,她應該好好向內找找了。有沒有想到與自己有關,遇到了這樣問題在法中我應該怎麼做,怎麼修。整體是否能配合好,是否重視這件事,這至關重大。我繼續向內找,覺得對法負責對同修負責的心太淡薄。必須加大力度往上修。

二、修去人心,增添正念

最近我又看到有兩位同修遭受病業迫害,已經很長時間了。這一次可動了我的心:二零零二年,我遭受過一次疥瘡這種病業迫害的痛苦,全身沒有一塊好地方,皮膚幾乎沒有多點本色了,黑乎乎的、爛歪歪的,奇癢無比,晝夜不能入睡,也吃不下飯,心裏焦躁不安;邪惡每天還往腦子裏打不好的念──別活了,太痛苦了,太遭罪了;一根繩子掛上,一了百了吧,那種痛苦無法形容。如今看到同修也遭受同樣的病業迫害,心裏非常難受,心想和她一同學法、發正念,否定迫害。但也有怕疥瘡這種迫害染到自己身上,猶豫了一會,覺得這種想法不對,不是正念。一遇到問題保護自己的想法就先出來了,這是私心,也是從常人層面看問題了,把「病」看成了常人的病。如果都這樣,那不就等於把同修置於大法整體之外了嗎?這不給邪惡機會,加重對同修的迫害嗎?這不是走了舊勢力安排的路了嗎?這怎麼能是正念呢?

修了十幾年了,到關鍵時刻還是唯私唯我,而不是為他的,體現不出慈悲心。我用對這件事情發出的第一念來檢驗一下自己的心性位置,發現距離法的要求標準差的太遠了。再說,這本身就是假相,它不是常人的病。……。想到這些,我堅定了正念,找到了自己許多不足和常人心,在法中歸正。帶著純淨的心態去和她一塊學法、交流、發正念。

三、通過學法實修自己,對否定迫害有了新的認識

記得前些年協調人安排給遭受病魔迫害的同修排班學法發正念,當時認為被迫害的同修不向內找,不重視修自己,給她指出來她還排斥。很不情願的去和她在一起學法發正念,那時認為就是幫她的忙,幫她修,當時認為她病業好幾年,為她的事交流、發正念佔用了那麼多時間啊,當時心裏對她一直有看法,認為她不實修,不改變自己別人給她發正念也白費,白搭工夫,起不了多大作用。

當時不只是我這樣認為,還有相當一部份同修也這樣認為。但是她本人不認為自己不向內找,不願接受我們的看法,使她心裏也不舒服。回想起來當時我的認識是:她遭受迫害那就是她自身出現問題。我帶著向外看的心去幫別人修去了,幫別人發正念,沒修自己,把自己擺的很高。這正念怎麼能發好呢,發時間再長又能起多大作用呢?現在我認識到了我過去的認識是錯的,能站在同修的角度思考問題了,她遭受那麼大病業的迫害,不可能不向內找,只是她自己沒有意識到哪有執著,一時間找不到的緣故,是我在用觀念看問題,沒有慈悲看問題。

不管她向內找的怎麼樣,邪惡都不配去迫害她,自己要想辦法讓自己起到大法弟子才能起到的正面作用,這才是大法弟子的善。

總之,如果周圍的同修都能在這些事面前重視自己的修煉,提高心性,形成整體,不看遭受迫害的同修向內找的如何,過程中處處用正念找自己、修自己,就能發揮強大的粒子團的作用,邪惡就不敢輕易迫害其中的每一個同修。以上是個人淺薄的一點認識,不對的地方請同修提出指正。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