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的好、做的多 不要人心膨脹

——學習《注意自心生魔》所悟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二年三月十八日】我熱心於做協調工作,自然也就成了當地的協調人。在師尊的加持下,在同修們的整體配合下,在做協調工作的過程中,有些事情做得真的起到了震懾邪惡的作用。在本地邪惡大大收斂了行惡的同時,為救度本地眾生開創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同修們也都陸陸續續的走出來參與面對面講真相救人。

師尊要求我們要做好「三件事」,我們就將「三件事」落到實處。

第一就是成立了十個學法小組,同修們在一起學法、交流,遇事都能向內找,同時互相提醒向內找,向內修,多看同修的好處,即便有矛盾也能很快的修過去。

第二,同修們都很重視發正念,不論是對資料點還是面對面講真相的同修,長年堅持不懈發正念。有時急需正念聲援時,本地同修都能及時參加,通過集體發正念後,看上去很危險的、很難的事情,都能化險為夷,使邪惡的迫害不了了之。

然而,就在這形勢越來越好的情況下,我的人心不自覺的越來越膨脹,表現在:

一、說話的語氣生硬,帶有「狠、鬥」的因素;
二、在與同修交流時,說話指指點點的,像領導安排工作似的。當有人搶話時,迫不及待的制止,完全沒有一個修煉人慈悲、祥和的心態。指出同修的不足,也應該是善意的、真誠的心態呀!
三、同修指出自己的問題時,心裏總想解釋幾句。聽不進別人的意見。

感謝師尊及時發表了新經文《注意自心生魔》,看了新經文,有如當頭一棒,使我警醒。

我悟到這經文不只是說寫文章的同修的,是有普遍現象存在,師父在糾偏。用法來對照自己和本地同修的修煉,確實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心生魔的現象。

自己思想中有時想,我是協調人,我要把同修們都「帶」著向內找,形成一個向內找的環境,人人都提高上來。從表面上看,這很好啊,深挖自己,卻隱藏著可怕的人心。師尊在《注意自心生魔》中講:「不要做點事人心就膨脹的了不得,引領大法弟子進程的只有師父。」指導大法弟子實修,向內找的是法,是師父,而我一個小小的修煉人,只是力所能及的做了自己應該做的,哪有能力帶著誰做甚麼呢?和同修交流,談自己是怎麼樣向內找提高上來的,這當然可以說,但是如果有「帶領別人」的顯示心和證實自己的人心,這是絕對不能有的!隨著正法進程的推進,邪惡會越來越少,環境也越來越寬鬆,這一切都是師父的法力無邊的體現。如果我們帶著凌駕於學員之上的人心不去,就會越來越膨脹自己,就會認為自己有多麼了不起,做的怎麼怎麼好,如果此心長期不去,就極其危險了。

我在參加集體交流時,不論是在本地或者外地,經常就談到自己是如何如何認識法理的,正念是如何如何的強,面對邪惡的迫害是如何如何做的,建的資料點有多少多少;發的資料有多少多少;付出的多少多少,說的都是正念正行的神跡展現。有的同修聽完後,很是敬佩,連聲稱讚:做得好,正念足,了不起。後來聽多了就覺得不對頭,覺得是在顯示自己,證實自己,但沒有意識到它的嚴重性,學了師尊的《注意自心生魔》的經文後,想到自己這種狀態,好危險,口氣大,歡喜心、顯示心一起,真的可能就危險了。

我認識的同修中,有的是精進的協調人同修也有類似的狀態。別人沒按照他的意思做,就發脾氣,甚至不顧周圍的影響,從語言、行為上完全違背了「真、善、忍」的標準。有的很多年了,一直就這種狀態,還喜歡在背後說這個同修不好,那個同修不在法上,做的不好,好像是為大法負責,為同修負責,但說的都是自己的觀點和認識,還能吸引很多周邊的同修,跟隨著,維護著,覺的就他修的好做的好,再也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了,哪怕是真的事實也聽不進去。

二零一一年以來,邪惡的迫害不斷在發生著,有的地區遭受迫害大多數都是看起來很精進的同修,也有的地區很多都是協調人。這些同修或多或少有以上類似的心態,這些遭迫害的同修有的被邪惡轉化了,有的還配合邪惡幹壞事。

我們周邊地區有位女同修,我聽過她的交流,明慧網也登載了她的交流文章。她天天在街上公開發資料、勸「三退」,並將本地政府官員、派出所的工作人員大多數都做了「三退」,有人舉報她,警察也不抓她。有的同修認為她正念足,真相講的好,還邀請她到外地去交流。不知不覺中,人心就膨脹起來了。二零一一年九月份遭到邪惡的綁架後,被非法送洗腦班迫害,她不但被邪惡轉化,還將她與同修們接觸的事情寫成文字向邪惡彙報。

聽了該同修的情況後,我更是警醒自己:無論做的再多,做的再好都不要人心膨脹;更不能在背後說同修的不足;不能看不起同修。一定要把同修的不足反過來看看自己,這樣就是在法上修,師尊在《精進要旨》〈和時間的對話〉中講「他們怎麼樣能把看到的對方如何如何,反過來看自己就好了」。

其實環境變好了,救度的眾生多了,都是師尊法的威力,沒有師尊的保護,自己的命都沒了,還能做得了甚麼呢?

希望還有在整體上不能很好配合的同修都能放下自我、圓容整體,做好師父要求的三件事,跟上正法進程,多救人。

個人所悟,層次有限,不對之處請同修慈悲指正。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