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在大陸,有中共的撐腰,「六一零」可以為所欲為。可是在自由的環境中呢,也就是在沒有中共撐腰的情況下,「六一零」的鷹犬們遇到法輪功那是一種甚麼樣的表現呢?也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雙方的表現才最真實。究竟誰怕誰,我們還是用事實說話。
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楊松,曾於二零零六年七月出任湖北省「六一零」領導小組組長至今。在此之前和在其出任湖北省「六一零」頭子期間,他都加倍致力於對法輪功修煉者的迫害,並涉嫌活體摘取法輪功修煉者人體器官的罪惡,雙手沾滿法輪功學員的鮮血。可以說,從他出任湖北省「六一零」領導小組組長開始,所有湖北省對法輪功修煉者的非法迫害無不與他密切相關。他上任後,即於二零零六年十月指使「六一零」秘密傳達指示:對全省三大監獄,即湖北沙洋范家台監獄、湖北琴斷口監獄、武漢女子監獄非法判刑期滿和非法勞教到期尚未「轉化」(即在高壓下被迫放棄修煉)的法輪功學員一律不准直接回家,都由修煉人所在地「六一零」直接從監獄綁架到所謂的「法教班」(實質為精神洗腦的私設監獄),進行所謂的學習,實質上就是對法輪功修煉者進行進一步的精神迫害。
那我們就看看這個對法輪功犯下累累罪行的中共高官,在自由的環境中面對法輪功修煉者時所表現出的種種醜態。
一躲法輪功
像楊松這樣的人權惡棍到台灣訪問能得到台灣同胞的歡迎嗎?他自己比誰都清楚。沒上飛機他就已經知道了自己在台灣就要被控告的消息,所以一路上心事重重,悶悶不樂。九月二十日下午兩點多他就已經到台灣桃園機場了,可是想到一出機場就要被法輪功學員抗議和遞交訴狀的情景,他怎麼也邁不動腳步。
但是老在機場窩著也不行啊。出去吧,尷尬的場面肯定避免不了;不出去吧,又不能再坐飛機回去,他可真是進退兩難。此時的楊松在迫害法輪功時的狂妄勁兒一點也沒有了,他就那麼惶恐不安地在機場傻傻地呆著。隨從誰敢問他,只能由著他自己犯傻。
反正怎麼著也得出去,乾脆豁出去,來個死豬不怕開水燙。所以,在等了一個多小時後,他終於在下午三點三十六分,進入桃園國際機場大廳。還真如他所料,靜靜等著他的法輪功學員即刻遞上蓋有二點四分台灣高檢署受理戳章的訴狀。楊松雖有心理準備,可是面對這個特殊的「禮物」,他還是面色愕然,驚恐的回不過神來。
楊松等人一出海關,法輪功學員立刻大喊:「楊松你已經被告了」、「法輪大法好!」、「停止迫害法輪功!」更令中共官員尷尬的是,在機場的大陸旅客也呼應地喊:「法輪大法好!」就在他踏上座車前,一位法輪功學員再次送上訴狀並告訴他:「這是你的訴狀!」楊松害怕地將訴狀丟開,快步上車。此時,另一位人高馬大的法輪功學員在車子的正前方,將「法輪大法真善忍使上億人身心健康」的橫幅拉開,車上所有的大陸官員都看到了。
二躲法輪功
二十一日晚間八點左右,楊松原定參與國際會議中心之「辛亥首義武漢文化週」的文藝演出。當楊松一行出現在台北國際會議大廳一樓時,場外「停止迫害法輪功!法輪大法好!真善忍好!」的呼聲此起彼落。楊松一行先進入一樓左邊的貴賓室,準備由此進入大廳會場參加文藝晚會。
但是,楊松一出貴賓室,當面遭遇法輪功學員正面告訴他:「楊松你被告了,你迫害法輪功。」楊松很是慌亂,不知如何是好。警衛、保全人員趕忙簇擁著他到另一間貴賓室躲避。楊松是甚麼心態,那就不是一般人能夠想像得到的了。在大陸有誰敢這樣稱呼他?可不都是楊書記長楊書記短的,可是這不是在大陸。在他挪到另一貴賓室後,一位女法輪功學員就在門口等他出來。楊松多次派人探頭觀察,就是不敢出來。最後派二十多位保安與警察圍成人牆,將這位女學員擋到十公尺外,廳內另一名女法輪功學員走上前來,詢問為何派這麼多人圍擋一位市民,這裏是台灣,警察怎倒過來保護殺人犯?
楊松在貴賓室等了一個多小時,多次探頭出來觀望,一直到晚會結束,九點左右才從貴賓室離開。
三躲法輪功
二十二日下午,楊松到苗栗。上百名苗栗法輪功學員一路在各景點展開反迫害橫幅,要求立刻停止迫害法輪功。在「客家大院」時,四名法輪功學員當著楊松的面,平和地展開橫幅。楊松及隨從神色慌張,滿臉錯愕。
楊松進去客家大院哪還有心思參觀,他驚惶失措,嚇得躲在裏面遲遲不敢出來。
在苗栗三義木雕街賣雜貨的攤主表示,楊松主導活摘法輪功學員的器官太殘忍了,這樣的惡棍,天理不容,怎麼可以到苗栗來踐踏我們的鄉土。
楊松在台灣才幾天的時間,竟然連續三天出現了三次躲避法輪功學員的事。這不能不令人感歎。看來這些作惡者,無論其擔任了中共多高的官職,他犯罪的實質連他自己都非常清楚。可是有了中共的短暫保護,他還可以繼續借替中共作惡而獲得短暫的高官厚祿。只要稍一離開中共,他的罪行就要被清算。我們的問題是,中共能永遠執政下去嗎?在中共保護和縱容下的犯罪就不是犯罪嗎?如此慘絕人寰的迫害還能在中國掩蓋多久?
對「真、善、忍」犯了大罪的人能不「躲」著偷生嗎?奉勸所有的作惡者及時回頭,不要重蹈楊松的覆轍了。
English Version: https://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10/10/12/120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