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如何解體邪惡對信息網絡的封鎖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零九年九月二十七日】原東西德國有一道「柏林牆」,當柏林牆被拆除的時候正是東德共產政權解體之時。現在在中國的網絡上也有一堵牆,被中共稱作「Great Fire Wall」,縮寫「GFW」,大陸官方自我美化,還稱之為「金盾」。其實中共所謂的「GFW」是一堵對大陸信息封鎖的網絡防火牆,我這裏稱之為「網絡封鎖牆」,因為正常意義上的「防火牆」是建設性的,而中共「GFW」的作用是破壞性的。

其實大陸民眾每天都在和這個叫做GFW的東西打交道,手機短信被過濾,每天在網絡上看到的「ZF」「JC」之類的字母漢字替代,就是網民為了避開GFW的審核和過濾做出的無奈之舉,要不然很難發帖或回覆留言,GFW有一個長長的關鍵詞禁用表,其中很大部份是講清真相要用的詞句。國內大法弟子上網每天也是在面對這堵邪惡的網絡封鎖牆,從九九年七﹒二零開始邪惡就對明慧網封鎖,一直持續到現在,十年多了。幾年來國外大法弟子開發了突破網絡封鎖的系統,表現上就是大陸民眾現在廣泛使用的破網軟件,大陸不熟悉計算機技術的同修可能覺的真方便,幾十K幾百K的小軟件就能夠上明慧網了,配合工作。

多年來,雖然偶爾網絡封鎖嚴重的時候有同修提議發正念破除封鎖,但是漸漸的,開始對這堵中共惡黨的GFW(網絡封鎖牆)開始習以為常了,這裏包括破除網絡封鎖能夠訪問明慧的同修,另外還有因為這網絡封鎖不能上網的同修,和至今還在害怕上網的同修。

哪些是現代人類社會的最大特點呢?我認為其中之一是「IT」,中文就是「信息科技」的意思。通俗點說就是信息傳播(傳遞)和處理的科技,網絡和通訊就是信息的傳播。當前是「電子時代」,電子類的技術應用主要是信息科技上。現在我們主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講真相,拿普通人的角度看甚麼是真相呢?真相就是信息的一種,用常人理論看,真相信息在傳播著真理福音。

如果中國沒有邪惡的網絡封鎖會是甚麼樣?大陸3億多的網絡用戶可以從技術上訪問任意網站,包括載有大法真相的網站,如明慧網、大紀元。人們可以自己就去退黨,同時人們可以在網絡上討論退黨,人們還可以討論許多被掩蓋的真相,人們自己就可以網上得法學法,數億手機用戶可以隨意發短信給親朋好友真相歌謠,電子郵件想發甚麼都可以發的出去......太多太多,我都不知道從何說起了,邪惡迫害會能支撐幾天呢?

我從不是很專業的角度講一下網絡封鎖牆表面物質空間的構成:
1、決策者:邪黨高層;
2、資金:民脂民膏和國外投資;
3、硬件:計算機、交換機、路由器,其實這些都是不同形式的計算機;
4、系統軟件:計算機運行的平台軟件
5、封鎖軟件:直接做惡的軟件
6、營運人員:一個部門,層層工作人員,網絡警察,大量收買的網絡評論員(網絡上被網民稱作「五毛」的,言不由衷的底層人員,確切說算是特務的一種了);
7、國內外的某些少數公司:為了利益被推到道德缺失位置的公司。

以上每一個環節的崩脫都會導致這堵做惡之牆的倒塌,一個小小的軟件的bug(漏洞)會導致軟件系統的崩潰,一個小小的芯片的損壞會導致大型運算系統停機,開動機器的人不是機器,人就有變數,人間萬物都有業力輪報,機器、軟件、公司、財團也不例外,這個邪惡的封鎖系統所作之惡早已惡貫滿盈。

網絡封鎖牆除了邪黨喜歡沒有多少人喜歡,網絡運營商不喜歡因為被強迫增加了設備軟件開支;網站不喜歡因為內容管制,內容不豐富,耗費人力物力屈從邪黨的「內容自律」;網民,不能暢所欲言,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指責聲一片;國內部份政客也漸漸有人不喜歡,因為這個封鎖過濾系統掌握在政敵手裏比掌握一個軍隊更有威脅,這個封鎖加過濾的功能已經可以操縱影響輿論了。這些都算是「天時、地利、人和」的「人和」吧。

其實另外空間舊勢力因素存在才是人間邪惡的根源。

解體中共對真相的封鎖大法弟子都認為應該,但是邪惡封鎖持續了十年了,破網軟件的版本已經升級換了幾十個版本,這種狀況要持續到甚麼時候呢?人神共存的時代就是一個神話時代,神話的傳世就來自於大法弟子的正念和神通。想像一下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濟公和尚面對這個情況會怎麼做?還有現在世界上那些深山隱居修煉的人也對電腦是陌生的,他們會怎麼做呢?大法弟子的能力是表現在各個方面的,技術上的也是能力的一種表現,講真相也是能力的表現,但是每個大法弟子普遍的能力是表現在功能神通上的。而且這種破除根本也不會破壞常人社會狀態。

中共搞網絡封鎖牆的藉口是「掃黃打非」,這是一個欺世盜名、掩耳盜鈴的理由。「掃黃」是假,實質就是封鎖言論,封鎖真相,現在在中共統治下的大陸現實社會黃賭毒泛濫,而中共每次對網吧對網站實施高壓鐵腕,真實原因是懼怕輿論的開放和真相的流傳。

我認為主動出擊,發正念清除gfw網絡信息封鎖牆是大面積救度眾生的需要。大法弟子整體的正念威力很可能讓我們自己都驚嘆,我們的認識能提高轉變,世間萬事就在變。破除自己思想中的一個個無可奈何,能主導世間的變化。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