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光盤製作問題與資料點同修交流

——如何考慮效果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零九年六月十八日】從同修手裏傳來一張《明慧十方》第一集的光盤,在光盤的製作和編輯方面想到一點問題與同修交流。

有很多資料點下載了這個節目後,自己加了啟動包,這很好,是為世人考慮周到的體現,方便世人看此碟。但很多同修從光碟成本出發,看到《明慧十方》第一集光盤後面還剩餘一些光盤空間,就想找一些另外的內容加進去,把光碟塞滿,個人認為這就比較欠考慮了。

我們做光碟,是為了讓世人收看效果好,能明白真相,因為他們明白了真相,放棄了原有的對大法誤解、不理解的思想,師父才能給他們做他們所需的,他們才能得到救度。這也是為甚麼要求《神韻》光碟單獨發,而不要和其它材料,如《九評》、法輪功真相光碟一起發,以免世人先入為主,反而不能靜心的看神韻,從而失去機緣。這是從效果上、而不是從我們自己急切的心情上,為世人著想。

《明慧十方》節目光碟的製作,也應該從效果上考慮。這個節目的第一集,已經50分鐘了,而且是訪談節目,思想性和理性思維比較強,一般人能順利看下來50分鐘,是因為被節目的內容和製作水平所吸引,不知不覺從頭看到尾,但看完50分鐘已經足夠了,再多看就太累了。而且看完之後最好讓人家有個消化和回味的餘地,而不是馬上塞給人家更多的東西。

有的同修想,我在同一張盤裏放更多的節目,比如在光碟的開始放一首歌曲,那麼有可能人家正好喜歡歌曲,就聽了,聽完之後一看是風格和思路完全不同的訪談節目,不適合自己的套路,那這個訪談他反而不看了,反而造成了浪費。總之,就說這個意思,很多事我們不能太想當然。

救人就是很難的,也沒有一張盤能包羅一切觀眾。俗話說,「青菜蘿蔔,各有所好」。知識份子、民工、農民、學生、做生意的、當官的、文化程度低的市民、兒孫滿堂的老年人、喜歡思考的、喜歡體育的、喜歡文藝活動的,這些都是不同的觀眾群,各自喜聞樂見的光碟一般也都風格不同。如果我們在選材和思路上「一刀切」,同等對待,實際效果往往就比較差。

再拿《明慧十方》第一集舉例,每張盤只放這一集,比較能讓常人看完、看完容易吸收,光碟也容易收藏(專題光碟)。如果以後的第二集、第三集比較短,也許可以兩集燒在同一張碟上。總之,在光碟製作問題上,不能把成本和心情放在第一位,而要把觀看效果放在第一位。

這是我個人的一點想法。謹供參考。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