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文化】以德敬天


【明慧網二零零九年一月一日】我們中華民族文化是神傳給人的,有著悠久燦爛的文明歷史,以道家、儒家和後來傳入中國的佛家為代表的傳統文化規範著人們的思想意識和行為,使敬天、敬神、修德、愛民等道德觀念深植人心。

古人認為,天地在造就萬物的同時,也把生生不已的德性賦予了萬物,這種生生不已的內在力量,使萬物生機盎然,競相成長。「道」是萬物之源、生命之源,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闡述了人與自然的關係,揭示出宇宙中萬事萬物都要遵從宇宙的特性及其生生不息的運行規律;孔子說:「天何言哉,四時興焉,萬物育焉」、「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孟子講知天、敬天:「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世間萬物瞬息萬變,「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唯有天道永恆不變,人們的行為應該效法天道,要「觀天之道,執天之行」,才能與天、地、自然和諧共處,天下才能清平、祥和,也才能夠長久。

要真正達到「天人合一」,就要通過修身養德來實現,因而形成了中國古代的修身傳統。君子每天都要修身、反省自己所為是否符合天理,如果不修德,就會放縱個人的慾望,就會因迷失自己而墮落。《大學》中記載:聖人商湯有一個洗沐用的盤子,上面刻著這樣的銘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說人的身體,每天都會染上灰塵,所以每天都要洗,與此類似,人的精神,也必須每天都濯洗一番,體現出君子的自省精神和嚴於律己的人生態度,這也是傳統的仁德觀念和日新之道。曾子說:「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修身是知天、敬天,達到崇高境界、具有博大仁愛胸懷的必由之路。

人應效法天的這個榜樣,學習天地的品德:天之真實不欺,至公至正,浩然之氣充塞於天地之間,人應思真思誠而與天道相通,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做人要真誠坦蕩,明辨是非,有浩然正氣,才能同義與道相融合,達到「上下與天地同流」。上天有好生之德,天心是最慈悲、仁愛的,《詩經•旱麓》中描寫萬物生機勃勃的樣子說:「鳶飛戾天,魚躍於淵」。天地永遠不停的運動,覆載一切,給予萬物,使萬物共同生長,自身卻不接受任何事物,質樸、謙遜,博大無私,這種至德至善是人應效法的根本人生之道。要學習天地仁德、包容的慈悲心懷,堅定為善的意志,正如《周易》中所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仁者愛人,珍愛生命,愛護他人,愛宇宙萬物,希望萬物都能欣欣向榮。君子以天下蒼生為己任,以正派的品格、道德人格感化他人,偕同別人一道行善,使一切歸於天理正道。

所以古代,人們敬天敬神,安分知命,積德行善。儒、釋、道都告誡人們:信神敬天,從善惜福,感恩知報,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才能得到上天的庇護。傳統敬天文化體現出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關係的深刻認識,人們都相信善惡有報的真理:人積善,天降吉祥,積不善,天降災殃。所以人們不斷修正自身,回歸正念,積累最誠摯的心意來感動上天的心。那些道德高尚的聖賢君子,感悟和實踐真理的修煉人,無不順天意而行,他們之所以出類拔萃超群出眾,是因為他們勇敢的承擔起維護道義的使命和責任,是因為他們是天地正氣之所鐘,堪為世人楷模,人們愛敬他們都還來不及,怎麼可以侵犯欺凌他們呢?

在道德水準一日千里下滑的今天,法輪大法洪傳於世,指導人以「真、善、忍」的做人理念,給人們帶來美好和希望。而當今中共卻破壞傳統文化和人們的正信,迫害信仰「真、善、忍」的法輪功學員,妄想把民眾帶上不歸路。人們只有退出中共及其一切附屬組織,擯棄假惡鬥的邪惡黨文化,選擇正義和善良,才能擁有光明的未來。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9/1/1/192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