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文化】見利思義 退讓積德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零七年一月二十日】張士選是五代時期人,自幼父母雙亡,由叔叔撫養長大,叔叔待他像親生兒子一樣。

叔叔有七個兒子。在張士選十七歲時,叔叔準備將家產分為兩份,同張士選一人一份。張士選卻要求分成八份,分給叔叔的七個兒子一人一份。叔叔不同意,但張士選執意請求,叔叔沒辦法最後也只有依從他了。

張士選這一年進京參加考試,與二十多位考生住在一起,有位相士指著張士選說:「能在這次考試中高第的,只有這位少年啊!」一起的考生都不服氣,紛紛斥責這位相士胡說。相士道:「他的文章怎麼樣我不知道,但我看到這位少年滿面陰德之氣,必定會高第的!」

等到揭榜,果然只有張士選一人高中。

張士選在利益面前懂得退讓,可以說是「見利思義」,由此可見他的德行修養之高,他最後能夠功成名就,這便是得益於他積德甚多。

現在很多人恰恰是「見利忘義」,在利益面前喜歡爭鬥,殊不知如果得到了自己不該得的東西會失德的,而德對人來說才是最寶貴的。法輪佛法創始人李洪志大師曾為我們盡洩天機:「德乃生前所積,君、臣、富、貴皆從德而生,無德而不得,失德而散盡。故而謀權求財者必先積其德,吃苦行善可積眾德。」(《法輪佛法(精進要旨)》〈富而有德〉)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