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法光映獅城(圖)

——獻給「世界法輪大法日」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高精度圖片
師父在新加坡法輪佛學會成立大會上講法

【明慧網2006年5月13日】在南國的河邊,佇立著一尊魚尾獅雕像。日復一日,它迎來送往著一批批四海遊客,也見證著世間的風雲變幻。「法輪功!法輪功!新加坡也有人煉法輪功?」一隊中國的遊客走了過來,驚奇的喊著。


新加坡學員堅定的走在修煉路上


新加坡法輪功學員在魚尾獅景點講真相

是的,在新加坡六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法輪大法播下了希望。回首往昔,風雨中的足跡清晰不滅。1994年,一種嶄新的修煉功法──法輪功,傳入了新加坡。1995年開始,新加坡法輪功學員多次前往中國北京、大連、長春等地與當地學員交流。

1996年7月28日「法輪佛學會新加坡」社團成立,法輪功創始人李洪志先生親臨成立大會即席演講,並為學會親筆題詞:「法輪佛學會新加坡」。1997年到99年,當地聯絡所、居民委員會等處舉辦了十幾期法輪功學習班,每期都吸引了幾十至百餘位民眾參加。

師父為新加坡法輪佛學會親筆題詞

高精度圖片
各語種《轉法輪》

1998年8月22、23日,新加坡世界貿易中心舉辦了「法輪大法修煉心得交流會」,2000多名來自世界各國的學員出席盛會,交流修煉心得。李洪志老師再次親臨講法,並為學員們解答問題。1999年1月,《轉法輪》中文版在新加坡正式出版。

高精度圖片
舉辦免費學法煉功班
高精度圖片
舉辦免費學法煉功班

高精度圖片
參加世界書展等展覽會洪法
高精度圖片
參加世界書展等展覽會洪法


法輪功真相電影招待會

法輪功學員的黃色橫幅和腰鼓隊出現在大型競走賽中

1999年4月25日,中國北京發生了萬名法輪功學員和平上訪事件。翌日,新加坡學員自發前往《聯合早報》和《海峽時報》向編輯記者們講清真相。其後,學員們多次前往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說明情況,並致信中共領導人、中共駐新大使等官員說明「法輪大法好」。

1999年7月22日,中共公開宣布鎮壓法輪功。在此緊急情況下,新加坡學員僅用了不到二十個小時的籌備時間,於次日在Westin酒店舉行了新聞發布會。十多家中英語新聞機構前來採訪提問,學員針對22日中央電視台關於法輪功的新聞發表聲明,澄清中共對法輪功和李老師的誹謗誣蔑之詞。同年11月,在Carlton酒店舉辦首次「大法真相圖片展」,並放映電視片「法輪功:真實的故事」。

2001年11月10日,中共大使館在新加坡舉辦誹謗法輪大法的邪惡圖展。學員於當天召開新聞發布會,向駐新的多家媒體發出聲明,駁斥中共對法輪功的詆毀。眾多學員出現在中使館的圖展開幕式上,在中共大使等官員和上百名觀眾面前,當場散發真相資料,有力的窒息了邪惡。

自從99年迫害開始後,新加坡學員面對壓力,始終沒有退卻。學員領悟到這是從當初的個人修心健身擴展為反迫害、講清真相以救度世人。學員們採取了多種方法揭露中共散布的謊言,多次在本地華、英、淡米爾等語種報紙上刊登介紹法輪功的廣告,並繼續舉辦了二十多期免費學法煉功班至今。此外學員還舉辦了多次新聞發布會及法輪功真相電影招待會,並積極參加世界書展等展覽會,把《轉法輪》和大法書籍介紹給新加坡民眾。在新加坡年度大型競走賽中,也可以看到法輪功學員的黃色橫幅和別開生面的腰鼓隊。

新加坡學員走出安逸之室,堅持戶外的煉功點和週末大型煉功活動。學員們省吃儉用,努力不懈的發送真相材料。六年多來,他們在假日頂著驕陽一次次深入住宅區,友好的叩開一家家屋門遞送資料;他們走向建築工地、地鐵站、商業街,告訴人們「法輪大法好」;他們飛去日內瓦,冰島,香港,多倫多,曼哈頓,華盛頓…等地,向世界傳播真相。一張張傳單,一份份報紙,一塊塊展板,一通通電話和傳真,持續向中國民眾傳遞真相。

高精度圖片高精度圖片高精度圖片
新加坡學員在景點、街頭講真相

高精度圖片
展示法輪功真相圖片

據不完全統計,迄今共有三十多萬份真相資料和光碟從獅城寄往中國大陸,發給可貴的國內同胞。在這群修煉人中,有年過八旬的長者,有工人、老闆、司機、教師和家庭主婦,也有天真稚氣的孩童。在大型心得交流會上,一個個被法輪功淨化身心的修煉者,以重獲新生的喜悅詮釋了他們無私的付出。

高精度圖片
2004年慶祝世界法輪大法日
高精度圖片
新加坡學員們排字「正法」

這個繁忙的海港彙集了五大洲的居民,很多外國訪客就在新加坡找到了法輪功。有來自澳大利亞的空中小姐,俄羅斯的帥氣小伙,英國的背包旅行者,大陸的打工族,還有印度的中學教師都曾和新加坡學員們一起煉功學法。相聚的時日暫短,修煉的心在此交集。

高精度圖片
新加坡學員們向師父問好

李洪志老師說:「所以那裏不管有多少大法弟子呢,那對那個民族來講,那就是希望。」(《在大紐約地區法會的講法和解法》) 新加坡學員一路走來,跨過坎坷,步伐堅定,齊向終止迫害邁進。希望,在這個熱帶的小島湧動著。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