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莫扎特:永恆的陽光(圖)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零六年三月五日】莫扎特的音樂也常常被人稱作「永恆的陽光」,因為他的音樂即使在表現痛苦和悲傷時,也似乎含有天真純潔的微笑。

他那優美、機智的旋律總是充滿明朗、淳樸的氣質,他那典雅、熱情的樂思像清泉一樣純潔、透明、自然、流暢而噴湧不盡。莫扎特的音樂給予人們的是經過生活錘煉後的純真,他那面對嚴峻生活而永不泯滅的童心讓許多人感動。

眾所周知,莫扎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27-1791.12.5)是著名的古典音樂作曲家,維也納古典主義的代表人物。他出生於奧地利,父親是薩爾斯堡的宮廷樂師。莫扎特彷彿是就是為了給人類創作美妙的音樂而降臨人世的。他名字中的「Amadeus」,意為「上帝的寵兒」。


莫扎特

莫扎特從3歲時就顯出了非凡的音樂天才,他時常走到鋼琴前面,按著琴鍵細聽,並努力彈出他曾經聽到過的音樂。莫扎特幼年有許多神奇故事,最著名的當數莫扎特4歲時寫鋼琴協奏曲,以及5歲時在事前完全沒有學過的情況下拉第二小提琴的事。有一次,莫扎特的父親和朋友一起回家,年方4歲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父親問他在幹甚麼,他說他正在寫鋼琴協奏曲,當他父親把五線譜紙拿過來看時,激動得流出了眼淚,他對朋友說:「你看,這裏寫的一切是多麼正確而有含義的啊!」1762年,將近6歲的莫扎特掌握了古鋼琴的彈奏技術,與此同時,他又開始學習拉小提琴。那一年,年僅6歲的莫扎特完成了人生中第一部小步舞曲,並已在父親的安排下在歐洲各國遊歷演出,被視為「音樂神童」。


童年莫扎特

1769年年底,父親帶著13歲的莫扎特前往意大利。意大利人幾乎把他們對音樂的崇拜心情都傾注到了這位神童身上。莫扎特音樂會的曲目非常豐富,形式也多樣,他既是作曲家,又是演奏家和指揮家,更令人吃驚的是,他還以歌唱家的身份自彈自唱了歌劇詠嘆調。莫扎特在音樂方面表現出的天才,引起了當時世界上第一流的米蘭歌劇院的注意,歌劇院約請莫扎特為他們寫一部歌劇。在意大利演出期間,莫扎特同時也吮吸著意大利歌劇的精華,意大利的音樂文化深深地印在他的記憶裏。有一次,他在教堂內聽了作曲家格裏戈裏奧﹒阿利格利著名的多聲部合唱《讚美歌》後,竟憑記憶寫出了全部多聲合唱的總譜。莫扎特的天才使羅馬教皇深受感動,並授予他「金距輪」獎章。

1770年8月,在意大利的文化中心鮑倫亞城,鮑倫亞音樂學院授予14歲的莫扎特「少年院士」的稱號。同年12月,莫扎特的歌劇《米特利達特﹒黑海王》在米蘭歌劇院上演。意大利聽眾無論如何也沒有預料到一位年僅14歲的外國作曲家竟能如此成功地創作出一部正統的意大利歌劇。歌劇一連上演20場,觀眾場場座滿。

莫扎特在陽光下度過了童年和少年,然而,正當他開始真正認識人生的時候,卻被禁錮在柯洛列多大主教陰森的目光下。他沒有自由,更聽不到觀眾熱烈的喝彩聲。大主教只容忍別人迎合他的藝術趣味,企圖使莫扎特變成一名馴服的僕人。然而,天才的莫扎特一旦埋頭作曲,周圍的一切醜惡似乎都悄然離去。此時歐洲各地的音樂文化、各家名流的音樂創作都已深深印在了他的腦海中,知識的積累,視野的開闊,使他的創作開始走向成熟。莫扎特先後創作了富有戲劇性的《g小調交響樂》、富有幻想性的《G大調鋼琴奏鳴曲》以及富有詩意的《D大調小步舞曲》。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在這一時期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在1775年僅僅一年的時間裏,莫扎特連續創作了五部小提琴協奏曲。這些作品無論在表現力方面,還是在結構的精美方面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深刻地體現出莫扎特音樂感情奔放、歡樂以及蘊含在這歡樂歌唱中的深邃的悲哀。

後來因為不滿於大主教對其藝術的干涉,莫扎特終於與這位雇主決裂。獨立後的他,生命的最後十年是在維也納度過的,靠教授學生、創作歌劇、接受委託為生。莫扎特也是當時極少數不依附於某一個王公貴族,獨立進行藝術創作的音樂家之一。

1782年,莫扎特隻身來到維也納,在維也納最初的日子裏,為了生活又不得不幹極繁重的工作。他上午寫作,下午教課,晚上演出,演出回來後繼續寫作到深夜。從早到晚沒有一點空閒時間。如此拼命地工作,僅僅換來勉強能維持生活的報酬。儘管這樣,莫扎特的精力仍然非常充沛,尤其是精神上的自由感,使他完全忘卻貧窮與困苦。莫扎特的真誠、和善以及他的天才,使周圍的人都願意與他接近。

莫扎特一生主要創作了22部歌劇、41部交響樂、42部協奏曲、29部室內重奏曲、20部彌撒曲、一部安魂曲以及為數眾多的奏鳴曲和協奏曲,在短暫的35年中留下了625部作品。相傳,莫扎特創作時下筆如神。一部「林茨交響曲」僅兩天就做完。他的手稿通常乾乾淨淨,而不像別的作曲家那樣反覆修改。

歌劇是莫扎特創作的主流,他與格魯克、瓦格納和威爾第一樣,是歐洲歌劇史上四大巨子之一。在交響樂領域,他又與海頓、貝多芬一起為歐洲音樂史寫下了最光輝的一頁。莫扎特還是鋼琴協奏曲的奠基人,他對於歐洲器樂協奏曲的發展同樣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另外,他的《安魂曲》也成為宗教音樂中難能可貴的一部傑作。

然而,莫扎特的成就絲毫沒有得到宮廷官方的承認,主要的原因是當時奧地利的宮廷音樂生活被一些接近皇室的音樂家所把持,他們害怕莫扎特的天才會衝擊他們的地位。

在1783─1785年間,莫扎特幾乎每天都演奏,有時一天要演奏兩次。頻繁的演出活動,促使莫扎特不斷創作出新的鋼琴作品。從1782年開始,莫扎特的鋼琴創作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在海頓的基礎上他為鋼琴奏鳴曲奠定了四個樂章的形式,並且賦予各樂章的主題材料以鮮明的個性和驚人的表現力;他的《d小調第20鋼琴協奏曲》(K.466)、《A大調第23鋼琴協奏曲》(K.488)等作品都是歐洲古典協奏曲的典範。此外,他還創作了一些即興性的鋼琴作品,其中《c小調幻想曲》最為著名,它在體現音樂戲劇性方面達到了極高的水平。

從1782到1786年間,莫扎特的創作技巧和音樂表現力在維也納已無人能及,最好鋼琴家的名聲和友善的為人,使維也納整個藝術界都與他十分友好,他的寒舍始終坐滿了藝術界的客人。1786年5月1日,《費加羅的婚禮》這部劃時代的歌劇在維也納上演,莫扎特親自任指揮,觀眾熱烈的歡呼,致使劇中的重要唱段幾乎全部重複一次。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以完美的形式和鮮明的思想性標誌著莫扎特的音樂創作走向了頂峰。

1788年,莫扎特總算在維也納獲得了一個宮廷樂師的職位,但只做一些次要的事情,為此莫扎特曾很痛苦。儘管如此,這一年裏,莫扎特從六月到八月間竟連續創作了三部交響樂,這是莫扎特最後的、也是最出色的三部交響樂。

1791年初,莫扎特再次受維也納劇院的委託,創作歌劇《魔笛》。在此同時,他又接受了另一部巨作《安魂曲》的創作。這兩部作品都是在極困苦的境況下創作的。

莫扎特先是作為一名音樂神童聞名歐洲,再是作為一位偉大的音樂大師被全世界所銘記。他短暫的一生並不幸福,但他很愛笑,笑口常開。他的音樂總是具有令人感到幸福的品格、優美的旋律。音樂內容的廣泛常讓人們不禁為之嘆賞:蒼天與大地、自然與人類、悲劇與喜劇、情感之各種形式的表露與深沉的內在寧靜、聖母瑪利亞與超凡的魔鬼、教堂大彌撒……。古典派講究樂律平正,和諧動聽,突出一個「和」字。有人曾評說道,在莫扎特的作品中,沒有乏味的平野,也沒有深奧的絕地,他只是在一定的侷限之內表現一切事物的真相,認為這就是莫扎特音樂的美妙、悅耳、動人之所在。

莫扎特在維也納這個浮華的城市過得十分艱苦,一邊是輝煌的成就,一邊是生活中的種種艱難和不如意。1791年12月,莫扎特在創作一部為一位不知其名的人定作的《安魂曲》的過程中,貧病交加而逝,終年36歲。在他去世的時候,屋中沒有一根木材取暖,病倒在床的妻子無法為他送葬。在滂沱大雨中,他的遺體被草草掩埋在一個窮人墓地了事,至今人們找不到埋葬他的地方。

人生莫測,處處是謎。莫扎特苦樂相映、神奇短暫的一生,讓我想起《夢醒》那首歌裏唱的:「生命本是天上仙,人生成敗過眼煙。……」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