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廉潔正直 謙遜無私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2006年1月16日】於謙,字延益,明朝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七歲時,有個和尚稱其為「將來救世的宰相」。於謙後來成為明朝的抗敵名將,戰功赫赫,政績卓著。歷任兵部右侍郎、巡撫、兵部尚書等要職。他為人正直廉潔,剛正不阿,受人敬重。

於謙當官後,非常關心民生疾苦。在任兩省巡撫期間,被百姓們擁戴之如同父母,尊稱為「於龍圖」,二省流傳著讚頌他的歌謠,讚曰「天遣恩官拯二方」。

當時地方官員進京,都要攜帶重金或土特產以用來攀求權貴。於謙每次進京,卻總是兩手空空,從不送禮行賄。因為蘑菇和線香是河南當地的土特產,所以有人勸他即使不送金銀珠寶,也應該送一些土特產。於謙舉起自己的雙袖,笑說自己帶去的只有清風,並且賦詩:「手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閭閻」是指百姓居住的巷裏,意為免得百姓們說長道短。後人用來讚美清廉品行的「兩袖清風」一詞正是源於此。

於謙雖然身居要職,但力奉儉約,家中的房屋簡陋得只能遮蔽風雨,除了封存著的皇帝賞賜的蟒袍、劍器等物品外,沒有一件貴重東西。皇帝在西華門附近賜他一所大宅第,他說:「國家多難,臣子怎敢貪圖享受呢?」堅辭不受。

於謙雖立有大功,但卻從來不談自己的功勞。在一次戰事中取得很大勝利,武將石亨的功勞次於於謙,因此被封為世侯,他有些內愧,於是上書推薦於謙的兒子於冕。皇帝詔於冕到京的詔書已下,而於冕辭謝不來。於謙說:「國家多事,臣子義不得顧私恩。」堅決表示:「決不敢以子濫功。」

於謙以歷史上的忠臣義士自勵,不屈服於權勢,一生剛正不阿。曾賦詩《北風吹》和《詠石灰》以明志。字裏行間透露出的是凜然正氣,不畏艱難險阻堅持原則的無畏精神,這正是於謙一生的做人準則。

《北風吹》

北風吹,吹我庭前柏樹枝。
樹堅不怕風吹動,節操稜稜還自持,冰霜歷盡心不移。
況復陽和景漸宜,閒花野草尚葳蕤。
風吹柏枝將何為?北風吹,能幾時!

《詠石灰》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身若等閒。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於謙後因被奸臣陷害而被處死。死後被葬於西湖三台山麓,和岳飛墓遙相對應。清代袁枚詩雲:「江山也要偉人扶,神入丹青即畫圖。賴有岳於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忠魂義骨,千古傳頌。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