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遊天姥》探秘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2005年6月12日】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十歲通詩書,吟詩作賦,博學廣覽。賀知章讀了他的詩,不禁感歎:「這人是天上謫貶下來的仙人啊!」於是將他推薦給唐玄宗,倍受玄宗禮遇,任命為翰林供奉。李白曾沉醉於皇宮,得罪權貴後浪跡江湖。後被永王李璘任命為從事。永王謀反失敗,李白受到牽連,被流放到夜郎。史書記載,他遇赦後還都,因飲酒過度,墜江而死。但元和初年,有人在海上見到他和一個道士高談闊論。白居易的後人白龜年遊嵩山時,曾有一人對他說:「李翰林想見你。」白龜年隨人而進,也見到李白。李白對他說:「天帝令我負責公文奏章,已近百年。你的祖父白居易先在五台山掌管公德所。」臨別還送給他一卷書,並告訴他讀了這本書,可以聽懂鳥禽的語言。

李白所寫《夢遊天姥吟留別》一詩,至今仍被許多世人喜愛,並視為完美的審美示範。然而很多人認為,此詩中所有關於天姥山的描述都是作者的一種虛擬和想像,或者是其政治理想幻滅的一個概括,等等。其實在修煉人的眼裏,這首詩的主體,記述的是作者在睡夢中一次「元神離體」的真實經歷。法輪大法修煉者中,很多人也都有過這類生動美好的神奇經歷。

古代修佛,都是在打坐中入定,在定中修。而古代修道,很多則是除了白天在打坐中修,晚間入夢後師父也會將其元神調出到其它空間,或煉功、或通過見識一些能人、事物、景物點化和啟迪修者的悟性,等等。李白詩中所述,就是他某次元神離體後在天姥山的世外部份所見的仙景與仙人: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修煉講身在世間、心在世外。李白在朝廷為官多時,心裏對朝廷、政治等世俗之事難免暫時難以釋懷。這次元神出遊天姥的見識,起到了讓他看穿世事、洞悉人生的喚醒作用。詩歌結尾處所寫「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正是這種重要感悟的寫照--在世間行樂也很暢快盡興,但事過境遷一切不過似水東流;而「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則表達了詩人對仙界的嚮往,和他看淡俗物後一種超凡的灑脫與坦然。這種充滿靈性的韻致,並非一個憤世嫉俗、或叛逆不羈、或仍對世間名利念念不忘的俗人所能擁有。

美哉,天姥之旅!◇(《明慧週報》晨光煦語版)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