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以德報怨 君子修為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2005年11月10日】明朝時常州有個叫吳子恬的人,他的妻子孫氏非常賢德。

繼母唐氏對子恬非常嚴厲刻薄,子恬有時難以忍受,妻子孫氏便一次又一次的勸慰他,不讓丈夫冒犯長輩。等到父親去世後,繼母把私自藏起來的很多錢,全部交給了親生兒子,並且將好的耕地也全分給了親生兒子,僅分給了子恬很少一點不好的耕地。子恬非常氣憤,與弟弟產生了爭論。孫氏努力勸自己的丈夫,不要因為分家產的事而冒犯母親,自己家裏雖然貧寒,但如果能夠努力耕作一定能過活的。

從此以後,子恬夫妻倆歷盡艱辛,努力耕耘。不到十年時間,家裏就變的很富裕了。但他的弟弟卻因為好賭,早把田產都變賣光了,已經到了沒有辦法過活的地步。此時,孫氏不但沒有幸災樂禍,反而不計前嫌,以德報怨,勸丈夫把繼母和弟弟都請到自己家裏來一起生活。

上天眷顧好人。孫氏因為賢德,她所生三子都學業有成,金榜題名。

俗話說「冤冤相報何時了?」以怨報怨,以惡治惡,這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只能使互相之間的矛盾和仇恨更大。如果能以德報怨,寬容大度一些,這就會化解恩怨,消除仇恨,這於人於己都大有裨益,何樂而不為呢?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