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學員展開「營救親人、公審江」自行車之旅(圖)


【明慧網2003年9月21日】多倫多法輪功學員9月18日上午10點半在多倫多市政府廣場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展開為期8天從多倫多到首都渥太華的自行車之旅,以呼籲加拿大總理在下月訪華期間要求中國停止迫害法輪功,釋放被關押學員,營救受迫害的親人來到加拿大。據發言人大衛-唐金斯介紹,自行車隊由6人組成,沿途將訪問國會議員,省議員,市長以及舉辦一系列新聞發布會,最後將於25日參加在渥太華舉行的大型集會。

高精度圖片高精度圖片高精度圖片
西人隊員內布卡宣讀聲明 在新聞發布會發言隊員張麗發言隊員代表把一封呼籲信遞交給多倫多市長助理

學員代表在會上宣讀的一份聲明中提到,在加拿大政府幫助下,已有4位受迫害親屬來到加拿大,另外8人被釋放,但還有15名親屬仍在中國因修煉法輪功被關押,兩名親屬已被迫害致死。

據自行車之旅小組發言人大衛.唐金斯介紹,自行車之旅全程470公里,將穿越10多城市,沿途將舉行新聞發布會,拜訪市長和議員,並舉行徵簽活動,並將於25日在渥太華參加營救親人、公審江澤民的大型集會。

發布會上,兩名隊員手拿寫有「幫助營救親人,把江澤民送上審判台」的橫幅,另外8名成員手持展示受迫害家屬照片、全球公審江澤民等展板。所有隊員均穿上印有「騎車支持法輪功」「營救親人」字樣的衣服。

參加自行車之旅的顧望說:「我的另一個妻堂妹吳玉玲現在仍然被關押在天津市板橋女子勞教所,據探望的家人告知,她在勞教所裏受到了酷刑折磨,被打的遍體鱗傷。有一次她的頭部被打壞了,流血不止,被送進醫院搶救,臉部淤血腫得變了型,樣子非常嚇人。以致去看望她的丈夫都認不出她了。他的家裏有一個患有精神病的母親和一個植物人的叔叔需要照料。」

參加自行車之旅的西人學員內巴卡說:「參加這一活動的目的是呼籲加拿大社會和加拿大總理能幫助制止中國迫害法輪功,釋放所有被關押學員。」

新聞發布會最後以合唱一首多倫多學員作詞譜曲的「與我同行」結束。八名隊員騎車繞場一週,然後踏上征途,展開長達8天的自行車之旅。會後4名隊員向多倫多市長遞交了一份呼籲信。



與我同行──多倫多至渥太華自行車之旅第一天見聞

九月十八日,天空一片晴朗,營救車隊在多倫多市政府前召開新聞發布會,結束後我們六名多倫多學員中午從市政廣場出發,開始了第一天的行程。我們將拜訪沿途的議員和召開新聞發布會,將訴江的消息傳遍所經過的城市,用我們親身經歷的故事講述為甚麼我們要訴江,為甚麼這場迫害是關係每一個人的大事。在車旅的頭一天,就發生了幾個感人的故事。真是感覺當我們的心態真的在法上的時候,真的以一顆慈悲眾生的心去對待世人時,法會顯現巨大的力量。

在剛剛啟程就發生了一個小插曲,營救車隊沿著既定的路線來到了加拿大外長比爾-格雷厄姆(BILL GRAHAM)的選區辦公室遞交一封信,當其中四個學員進去遞信時,一輛車急駛過來,趕上了車隊,從車上下來一人,學員一看,原來是此選區的省議員喬治-思密斯曼(GEORGE SMITHERMAN),他說當他正在自己辦公室時,突然看到一隊身穿黃色T恤衫的人騎著自行車在跑,他突然感到這是法輪功學員,於是他急忙自己開車出來追上了自行車隊向我們問候,當得知我們要騎車到渥太華時,他非常感動,表示非常支持我們的此次活動。喬治-思密斯曼先生是安大略省議會中第一個公開站出來支持大法的議員,多次在議會中和公開場合支持法輪功學員。參與營救車隊的學員都感到很受鼓舞。

在藍天和綠草之間,一隻小小的自行車隊在行駛,黃色的T恤在陽光下分外美麗,沿路的人們都在問我們去哪裏,許多人紛紛索要T恤衫,更多的人簽了明信片。

營救車隊在五個小時之內在沿線拜訪了七個議員及候選人的辦公室。我們路過一名國會議員的辦公室時,已經下午三點多了,他的秘書、我們的老朋友雷拉熱情地和學員打招呼,兩年前,當我們營救步行時,也是經過他的辦公室,我們的再一次到來,使雷拉非常感動,幾天前,我們約見了議員本人,他氣憤地將中國領館送給他的誹謗我們的材料交給我們,並建議我們要向所有的議員寫信,制止這種煽動仇恨的行為。

從國會議員的辦公室出來後,坐在外面幫助看車的學員說,剛才有一個省議員候選人的競選辦公室的負責人看見我們的車隊,熱情地邀請我們去他們辦公室做客,於是,我們又來到了這位候選人辦公室,和裏面的工作人員熱烈得講起了真相,他們非常興奮和激動,表示一定讓更多的人知道真相,他們還推薦我們去見另一個省議員候選人辦公室,臨走時,一位去過中國的老太太還送給我們每人一顆巧克力糖。出來後,我們直接就去了他們推薦的另一個候選人辦公室,辦公室裏的人熱情的和我們打招呼,聽我們講真相。本來這兩名候選人不在我們要拜訪的計劃範圍內,卻由於學員心態的到位,師父給了我們最好的安排,用最快的時間見到了更多的人。

營救車隊漸漸離開了多倫多,向著渥太華在行進著。更多的人在等著真相,我們也願更多的人與我們同行……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3/9/21/57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