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山夜話〕「電子中醫」


【明慧網2003年1月9日】前一陣中國大陸有一計算機軟件問世,叫「電子中醫」。讀了之後,險些跌破眼鏡,又好笑,又好氣。唉!吾中華民族之精粹,將毀於不肖「敗家子」手中。

據說此「電子中醫」有優點如下:

1、它能「模擬」著名老中醫,並通過「科學方法」對其經驗做加工整理,又不會「疲勞」,故稱其診療水平高於一般中醫。

2、它可實現名老中醫不在場的診治效果,且可「轉讓」,「出售」,「永世長存」。

3、它記憶力強,儲存量大,可隨時「上班」,比靠名老中醫「傳、幫、帶」效率高,又解決了中醫後繼無人之困境。

4、它不受情緒,心境等因素影響,思想不會開小差,故人人可得其一視同仁之精心診療。

這個「電子中醫」使我聯想起一次去銀行取款的經歷。那次,取款機不靈了,怎麼也不工作。我找到工作人員,她在計算機中查詢,怎麼也找不到我的記錄。找不到我?我就站在那裏,哭笑不得,怨誰呢?只怪計算機不認識人……

我們知道,中醫診斷治病的精華是「望、聞、問、切」。

「望」是看病人的五官、形體、氣色、神態。

「聞」即用鼻聞出味道,又用耳去聽病人的聲音和述說症狀。不同病症有不同氣味的表現。

「問」即詢問病症、病狀、病情和情緒。

「切」即切脈。中醫脈象診斷,是一門精深的學問,它的全部實踐,來自於醫生手指切取病人脈搏時指下的觸覺變化,稱為指法。這如同樂師演奏胡琴,脈理好比樂譜,指法技巧好比持弓運指。一個只記曲譜,而不會持功運指的樂師,絕不可能奏出動聽的音樂來。

俗話說,讀書三年,天下無病不治;治病三年,方知天下無方可用。對一種病,同證未必症同,因為「證」是反映病機的,代表著疾病在某個發展階段病理變化的「本質」,而「症」則是疾病的外在表現,屬於「現象」。

顯而易見,這個「電子中醫」治病,就像洗車行洗車,不管大車、小車,還是卡車、裝甲車,一律先用肥皂,再沖水,最後吹乾出去。不要說它不能「望、聞、問、切」,一旦停電,「電子中醫」就放假,病人也就跟著「歇」了。因治病乃性命關天之事,還望諸位求醫者三思慎行。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3/1/9/42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