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互聯網證實大法二三事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2001年9月23日】師父《在華盛頓DC國際法會上講法》的經文發表後,我們大家都能清清楚楚地意識到正法進程已經到了最後的階段,每一天的時間對大法弟子都是極其珍貴的,歷史上賦予我們每個大法粒子的神聖使命也就越來越顯得重要和迫切。我一直在使用電腦在向大陸的網友做講清真相和洪法的工作。從去年11月份開始至今差不多10個月的時間,我向許多的大陸網友講清真相,深深地體會到了這個工作的艱鉅和重要。我曾多次被特務和一些受大陸政府的謊言矇蔽得很深的網友的惡毒的言語所激怒,而準備放棄這樣的工作,然而在靜下心來學法後,我又一次次地受大法殊勝的境界和師尊洪大的慈悲感動而又心甘情願地回到這個崗位,通過互聯網更好地證實法,講清真相,洪法與救度世人。

以下是我利用互聯網證實大法,弘揚大法,維護大法的一些具體事例,望能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使大家更好地盡自己所能做好大法工作,最大程度地起到「助師世間行」的作用。

一位瀋陽網友和我自從去年在網上相識至今時間也不短了,剛剛認識的時候,因為國內的那些不真實的負面報導,使他對大法有很深的誤解,隨著我在網上不斷地給他講清真相和寄發真相資料,他不僅對大法消除了誤解,而且還有了一些對大法法理的認識,前幾天他通過網上聊天軟件OICQ跟我說「我看了你信箱裏的正見網上的一篇文章,很受教育。我眼睛有近視,一直以為是用眼過度,現在明白了,原來是思想不純潔。看來法輪功對人類道德的回升還是有幫助的。」對此我感到非常的欣慰,又一個生命正確地擺放了自己將來的位置。

有一次和一廣西南寧的網友聊天,她告訴我說在她所有的網友中她最喜歡和我聊天,並且她說她也不知道是甚麼原因。我說我好像知道原因的,她請我說說看,我說請您好好回憶一下在我們這幾個月的交往中,我們的每次聊天中我基本上都奉行著這麼一個原則:真誠,友善,謙讓,她立刻回答道:是的,是的,的確是有這麼一個特點。我接著說:其實呢,這就是我們「真善忍」的具體內容,如果我沒有修煉法輪功的話我是絕對不會懂得按照這個原則和朋友相處的,也就是說您也不一定會最喜歡和我聊天,其實呢,您是喜歡法輪功的「真善忍」,單單從這點上來看就可以反映出「真善忍」的強大威力。她回答道:我相信。雖說只是簡單的「我相信」三個字,可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一個生命為自己選擇了美好的未來。

隨著對「真善忍」大法在認識上的不斷加深,我在電腦上洪法和講清真相時,漸漸地養成了對所有網友都用「您」來稱呼的這麼樣的一個習慣以表示我真誠的善意,很多網友都非常愉快地接受了這樣的稱呼,但是也有一些網友對這樣的稱呼表示出這樣的意見「你太客氣了」或者「我可沒有那麼老」,於是我就順著他們的意見趁機向他們展示修煉大法的美好,我一般都是這樣回應道:其實我沒有其它意思,只是因為我們是修「真善忍」的,我們的李老師經常教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對所有的人真誠,友善,謙讓,而我覺得「您」這個字就比「你」這個字多了以上的內涵。如果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能夠朝著這樣的方向發展,難道您不願意嗎?當然,如果您覺得用「你」會讓您更加舒服的話,我也一定會尊重你的選擇的。經過我這樣的一番回應,有些人立刻感慨道:看來法輪功不錯嘛,還有這樣的內涵。

經常在網上有網友喜歡不懷好意地問我:「你練功練到幾層啦?」往往我就他這句話趁機向他弘揚「真善忍」法理,我回答道:我們沒有這種說法。但是我們也是有層次之分的:法輪功強調心性修煉。修煉心性是長功的關鍵,心性多高功多高。心性包括德(德是一種白色物質)和業(業是一種黑色物質)的轉化;包括忍;包括悟;包括捨,捨去常人中的各種慾望、各種執著心;還得能吃苦中苦等,還包括許多方面要修的東西。整個人的修煉過程就是不斷去人的執著心的過程。以上的說法也許您未必能夠完全聽明白,我們換句話說呢,我們是修「真善忍」的,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哪個法輪功修煉者對別人越真誠,越友善,越謙讓,那麼也就代表著他的層次越高。不少網友對於我這樣的回答而表示願意進一步了解法輪大法,這表示他們正在為改變對大法的不好的觀念而邁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在10個月的電腦洪法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只有「以法為師」,不斷學法精進,時時刻刻將自己置於神的狀態下,並以師尊的「用理智去證實法、用智慧去講清真相、用慈悲去洪法與救度世人」為具體指導,才能將這項無比艱鉅而又很重要的工作做好。

最後讓我們一起溫習一下師尊新經文《正法時期大法弟子》最後一段「修煉與正法是嚴肅的,能不能珍惜這段時間,其實就是能不能對自己負責。這段時間不會長,卻能錘煉出不同層次的偉大覺者、佛、道、神以至不同層次的主的威德,也能使一個放鬆自己的修煉者從已經非常高的層次毀於一旦。弟子們,精進吧!最偉大、最美好的一切都在你們證實大法的進程中產生。你們的誓約將成為你們將來的見證。」(發表於2001年9月塞班法會)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