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醫學研究多年的學者的體悟


【明慧網2001年6月11日】從小學到大學,從碩士到博士,再加上博士後以及隨後的腫瘤研究工作,我是受現代科學薰染、教育出來的。尤其是經歷了文化大革命、上山下鄉以及多年的無神論教育,我以前是根本不相信氣功和佛、道、神的存在的。自從86年來到美國,我們家一直是教會積極爭取和發展的對像。然而,《聖經》一直不能解決我思想中的疑問。十幾年來我們家一直是基督教的「黨外布爾什維克」,教會的一些朋友們也戲稱我為「攻不破的堡壘」。

97年第一次回國時,經表哥極力推薦,我讀了李老師的《轉法輪》,深為其法理所折服。老師對人類社會的描述切中時弊。縱觀世紀之交的人類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而人們的道德卻一日千里地飛速下滑。沒有了心法的約束,各種醜惡現象充斥社會的各個角落。不只是中國大陸物慾橫流、假偽當道,就是我們心目中比較理想的美國社會,道德標準也是一落千丈。

法輪大法直指人心,強調「心性多高功多高」,闡明只有「按照宇宙真、善、忍的特性去修煉,把常人中的慾望,不好的心,做壞事的想法去掉」才能真正返本歸真。我被這些文字淺顯卻聞所未聞的道理深深地打動了。法輪功的修煉要求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在人與人的矛盾中磨煉,提高心性。從做好人開始,不是在物質生活上失去甚麼,而是要去掉人的各種不好的心,達到思想越修越純淨,境界越修越高尚。大法震撼人心,在我的思想裏引起了共鳴:只有修煉法輪大法,才是達到我心目中理想境界的唯一途徑。

更神奇的是,我以前的習慣性頭疼,腰椎間盤脫出,在我工作的醫院治療了六年無效,而在我看法輪大法的書學法中不治而癒。這使我對大法更加堅定了信心。

兩年來,通過學法煉功,用「真善忍」的標準要求自己,不知不覺中過去執著於個人得失的煩惱漸漸放下了,心態更加善良祥和了。除了科研工作外,我擔任克里夫蘭地區中文學校校長。修煉大法後,由於遇事和在矛盾中能夠向內找,找自己的不足,各種矛盾都能迎刃而解。

我多年從事醫學研究,搞腫瘤的治療和原理,因而對人體科學稍微多了解一點。我想就生命的概念為例子來講講我是怎樣理解《轉法輪》中關於不同層次生命、不同時間與空間的概念的。

普通人認為,能活的東西就是生命:人、動物、植物,這是用肉眼能看到的;而到了真菌和細菌這些有細胞形態的生命,就只有借助顯微鏡才能觀察其形態和存在了;病毒本身不能活動,就是兩三種分子的簡單堆砌。可事實上它們也是活的,也能夠自我繁殖,也是生命。當你辯解病毒有基因、能複製自我,就是生命。那麼再簡單的還有preon,沒有基因,但能在特定宿主身上繁殖,只是簡單的蛋白分子,它能使牛得牛皮癬,也是一種生命。在我們這同一個空間中都存在不同層次的生命,李老師講的「不同的時空有不同的物質結構,有不同的生命體的各種顯現形式」就不難理解了。

再如,人體往下可以分成器官、組織,再下邊是細胞,再下邊是組成細胞的分子。要維持人體的正常生命,所有的器官都要行使其功能,它們都是活的,而它們的正常功能又是由活的細胞來維持的。我的工作有相當大的一部份是培養離體細胞。在高倍顯微鏡下,各種細胞形態各異,那真是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雖然用我們的普通時間衡量,觀察到的細胞都是不動的、靜止的,然而換一個時間坐標,每5分鐘用錄像機記錄一次,觀察24小時,然後用快放把拍到的圖象連起來看,就會發現那些細胞在不停地快速運動著,緊張而忙碌,生存,繁殖,大概也和人類一樣,在不停地為溫飽、生存、生兒育女而勞累終生!細胞這層生命從來不知道上邊還有組織、器官及至人體這樣的更高級生命形式,就和常人不知道這個宇宙中在存在著佛、道、神這些高級生命沒有甚麼不同。

再舉個例子談我對多維空間的理解。如果我們使用同一時間坐標,畫一條線,線上的一個「點人」生活在一維空間,沿這條線的行動他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劃一個平面,上面的一個「扁片人」能上下左右運動,他可以對一維空間的點和自己在面上的二維空間活動瞭如指掌,卻絕不會理解生活在三維空間中的我們怎樣能夠前後移動。同樣道理,我們人類也很難想像四維或者更高維空間的佛、道、神怎樣生活,除非修煉,除非功成圓滿。只有我們自己也成為更高維空間的高級生命,才可以了解更高層次生命的存在形式。

《轉法輪》是一部能夠對修煉到不同層次的人都有指導意義的宇宙大法。李老師在這本書裏除了法理外,對初學者只能是用普通人能夠理解的語言和範疇之內舉例子、打比喻,就像對幼兒園的孩子講道理一樣。對修煉者來說,心性在修煉中不斷地提高,層次也在昇華,那一層的法理自然就會悟到。「真善忍」的法理看似簡單易懂,但真正修煉起來卻是極其艱苦的過程。

一杯純淨的水,放在桌子上就會被各種物質混雜、污染,而要從這種狀態返回到原始純淨的水,就需要沉澱、過濾、離子交換、反滲透等一系列純化過程,缺一不可。通過兩年多的修煉,深深感到大法的奧妙無窮,也只有從那些切切實實的身心變化中,才能親自體驗到大法的威力。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1/6/11/12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