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以古為鏡

——再 讀<魏徵諫太宗十思疏>有感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2000年8月19日】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濬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此語出自魏徵的《諫太宗十思疏》。當時正值唐代貞觀年間,身為諫議大夫的魏徵勸諫太宗李世民以「德」治國。太宗採納魏徵的建議, 施仁政於天下萬民,勤於聽政, 並且廣開納諫之路,是以「東至於海, 南極五嶺皆外戶不閉」,終達成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貞觀之治」。

在歷史的車輪碾過了壹仟多年後, 在同一片疆土上, 一群善良的人們本著對「真,善,忍」的堅定信仰, 本著對政府的無比信任, 去向中央和各級地方領導反映法輪功的真實情況;然而,面臨他們的確是威脅,恫嚇以至被抓,被打,送監獄,極盡肉體與精神的折磨;於是,多少學生被迫退學,多少職員被辭職,多少家庭妻離子散,多少人無辜慘死,…僅僅是因為他們對宇宙真理「真, 善, 忍」的信仰!如果這悲劇發生在幾百年前的封建帝國,實不足為奇;但是它發生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中國;發生在奉行「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社會主義民主國家!

嗚呼哀哉! 我不知是應為強權統治下依然敢直言進諫的善良民眾感到驕傲,還是應為如此般「敢於納諫」的政府感到悲哀!

古人曰:「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人為鏡,可明得失;以古為鏡,可知興替。」一部伍仟年的中國文明史無不滲透著「仁」的思想;從堯舜至禹湯,後傳至文武周公,又為後世名君所推崇,是有「光武中興」,「文景、貞觀、開元之治」;堯舜予民以仁,傳頌千古;桀紂施暴,終自取滅亡;史記魏徵曾對太宗說:「君王再偉大,也還是應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與批評,如此,智者才願為他出謀劃策;勇者才願為他獻身出力。隋煬帝自恃才華過人,驕傲自大,所以他雖然口誦堯舜的語錄卻幹的是桀紂的勾當,就這樣一步步走向滅亡」。太宗對曰:『沉痛的教訓並不遙遠,我們應該把隋煬帝當作反面教例,經常記住他的教訓!」古之君王尚知自省,更何況今人呢?

其實,「為人民服務」,「批評與自我批評」本是我們國家現代政府應該一貫奉行的宗旨。毛澤東早在1944年就指出:「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甚麼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

法輪功要求人要與人為善,先人後己,樂於助人。為官的當清正廉明,為學者當兢兢業業,經商者不謀私利;這與當前的貪污腐敗、行賄受賄、走私販私形成強烈對比;面對能使幾億人道德回升,身強體健的好功法,非但不予支持,反而肆意鎮壓。豈非黑白混淆,正邪顛倒!自古民心不可違,太宗尚知以隋煬帝為戒,今日的個別中國領導人真的把不遠的歷史和著名的祖宗家訓都忘得一乾二淨了嗎?

我並不想為數十位含冤而死的大法弟子多說甚麼,監獄、刑罰、苦痛乃至死殺可以摧殘肉體卻無法駕馭靈魂。真理經過鮮血的澆灌正如真金經過烈火的錘煉,越發光芒四射!我只想奉勸大洋那邊的祖國母親,學堯舜仁以治國,虛心納下,聽一聽您善良孩子們的心聲,讓四十個世紀以前播下的「仁」的種子再次勃發!讓真善忍澆灌久已乾涸的中華大地,讓宇宙的法理響徹人間!

( 一美國學者 二零零零年八月十二日於紐約 )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