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科學家談科學與信仰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一九九九年七月七日】一次在普林斯頓時,愛因斯坦對一位聽眾說:「科學只能發現事實,卻不能發現真理。而宗教則即評價人的思想又評價人的行為。」

「我發現,在對現實理性本質的信賴上,『宗教信仰』是最好的表達,只要它能觸及人的理智。每當失去這個,科學就淪落為沒有靈性的經驗主義。」

「我從不認為自然是一種用途,或者是與人類類似的甚麼。我所看到的自然是一個無比壯觀的結構,我們對它的理解之不完善,足以使一個有思想的人真正感到自我的渺小。這是真正信仰宗教的感覺,與神秘色彩無關。」

「未來的宗教將是包羅宇宙的宗教。它將基於感知、體悟而排斥教條。」

自然選擇和其他自然規律似乎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在一些對是否有神存在持懷疑態度的科學家看來,這個事實使他們的論點難以成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物理學家溫伯格(Weinberg)說過:「這個宇宙越顯得可以理解,它也越顯得沒有意義。」他在1977年出版的書「頭三分鐘」以這句話為結束語。溫伯格於1979年獲得諾貝爾獎。他的這句話在科學與信仰的爭論中被雙方都多次引用。今天,溫伯格說,「我不想收回這句話,但我想再加上一句:人們通過互相關心、探索宇宙,以及做其它值得做的事情,能使生命更有意義。」至於科學的發展,溫伯格認為,「我們所了解的物理規律似乎是絕對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並沒有甚麼意義或用途。」

德杜(deDuve)是比利時羅溫大學的分子生物學家,於1974年獲諾貝爾獎。他說,「我的許多科學家朋友都是頑固的無神論者,在某種意義上,無神論是被科學建立或加強的。不信仰宗教只是許多可能的個人觀點之一。」

林德伯格(Lederberg)是紐約洛克非勒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1958年諾貝爾獎獲得者。他說,「目前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沒有神的存在。無可辯駁的是,宗教信仰激發了我們進行科學探索的動力。除此之外,都是猜測。」

在研究領域,科學院和美國科學發展協會都已經展開項目,促進科學與宗教之間的對話。新的研究所的成立,包括芝加哥宗教與科學中心,加州伯克萊神學與自然科學中心等,旨在科學與宗教已行成的裂縫之間架起橋樑。劍橋,普林斯頓等大學也設立了兩個領域交叉學科的教授和講師職位。

諾貝爾獎獲得者道恩斯(Townes)在1995年所著的物理學書「波的製造」中,談到宗教信仰的問題,長達30頁。

斯康特(Scott)曾是伯克萊物理學家,現擔任麻省州立大學阿姆赫斯特分校校長。他說:「在現代學術界,大多數科學家認為必須嘲笑宗教信仰才能被人重視。但是,真正偉大的科學家並不害怕思考他們工作中的信仰問題。他們認為這些問題從知識角度都是很值得思索的。」例如,牛頓為《聖經》中的預言所吸引。他認為,行星的黃道帶幾乎都是一樣的,這不是偶然形成的,它反映出製造者的審美觀。海森伯格借助東方神秘文化創立了不確定理論。薛定諤認為數學定理中的內在美可能是超自然影響力的表現。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