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網 1999年07月02日 星期五 全部文章

要獲取每日的全部圖片,請到圖片網的"最新圖片"欄目(http://photo.minghui.org/

  • 人與科學

  • 人類有必要重新審查自身的物質觀

  • 輕飄飄的飛起來……

  • 人類的新科學

  • 修煉大法身強健 觀念轉變心自寬

  • 現代科學的不足和「真、善、忍」



  • 人與科學

    文/美國法輪功學員

    【明慧網一九九九年七月二日】小的時候,我常坐在院子裏,看著夜空中閃爍的群星,浮想聯篇。那邊有人嗎?他們在幹甚麼呢?無邊的宇宙,還有沒有更大的物體呀?我們太陽系會不會是一個更大生命身上的一個小分子啊?時間在一刻不停地從遙遠的過去走來,向著神秘的未來走去。我們的一生,在歷史的長河中只不過是一瞬間,是否真的像火花一樣,一閃即逝,永遠消失在宇宙中了呢?幾百年後人類科學會發展成甚麼樣?真想看看。

    後來我上了中學、大學。書雖然越看越多,可想像力卻在讀書過程中逐漸減弱,而被書本上的知識所替代。從課本上,我們接觸到了進化論,學到了人類是從猿進化過來的。萬物都起源於一個物種,即由單細胞微生物演變為複雜的生命形式,逐漸發展過來的。可人和猿之間、物種與物種之間的過渡形式至今為止尚未被發現。我有時也反過來想一想,生命的起源果真象達爾文描述的那樣嗎?

    從物理學的角度看,物質都是從有序向著無序方向運動的。而宇宙的運動是那麼協調,世界上的一切生物,花草樹木又都造就得那麼精妙絕倫,令現代的科學家都為之讚歎不已。我們知道,人的身體是極其複雜而又科學的,而生命物質則是由各種蛋白質和核酸構成。令人驚奇的是,蛋白質是由二十幾種簡單的氨基酸所組成、核酸則由四種核苷酸編碼所組成。如果生命真的是隨機地一步一步發展過來的,本來可能有許多種演化狀態的。可他卻選擇了最合理的途徑。在這表面現象的背後,會不會有一種人類尚未了解的,而又極其重要的客觀因素呢?

    人類從古到今發現了許多奇異的現象。就像生命之謎一樣,史前文明之謎、飛碟之謎、百慕大三角之迷等早已超出實證科學所能解釋的範疇。現代科學家也在試圖用已有的知識和對我們這個空間的認識去解釋這些不明現象,但都顯得比較片面、牽強。比如用球形閃電來解釋飛碟現象、用海底湧出大量氣泡來解釋船隻的失蹤與再現。可我們經常看到有關幾十年前失蹤的人重歸的報導,這些人的年齡往往與失蹤時相仿,而且並未覺得過了很長時間。只覺得世界一瞬間變了樣子。一些人認為這太不可思議,就隨便找一個自己可以理解的緣由,比如這些人精神不正常等。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這些事例中有一些是真實的,它說明了甚麼問題呢?

    人類能否揭開這些未解之謎?宇宙究竟是可知的還是不可知的?
    人在宇宙中是主宰者還是被主宰者?人類科學發展是否存在其它的路線甚至捷徑?

    答案是肯定的,但卻是有條件的。

    人類文明以來,科學思想大致可分為東方與西方兩個體系。其指導思想和認識事物的方法相差很多。古老的東方文化是站在很高的角度去認識生命與自然的。比如中國的五行學說,它把事物分為金、木、水、火、土五大類。它們之間既相互依賴又相互制約。這一學說表面上看很抽象,但它已被應用於中醫學、戰爭學等等中,一直發揮著奇效。所以東方科學思想是試圖抓住自然界的本質及規律,然後應用於具體實踐上。

    西方科學的思想方法正好相反,它走了一條實證科學的道路。也就是試圖從具體的事例中找出宏觀的規律。考驗各種學說的基本方法就是實驗。也就是說,能被實驗證實的理論才能被承認。近代以來,西方科學思想體系在科學發展上佔據了主導地位,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其弊端也逐漸顯露出來:它只能在我們這個物質空間中發展。看得見、摸得著的,能被其他人重複的實驗現象才能被承認。

    現代西方科學對時間、空間與能量的認識是非常有限的。尤其是現代的實證科學,立足於人類生存的這個時空去解釋整個宇宙的運動規律,所得出的結論往往非常片面。本世紀提出的相對論和量子理論把人類認識事物的範圍擴展了一步,可它們之間卻有著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而這鴻溝恰恰說明人對自然界的認識是很膚淺的。

    舉例來說,在一七二六年就有人精確地預測出火星的兩顆衛星的具體位置和運行軌道。一百五十年後才被人們用科學方法所證實。他是怎麼知道的呢?科學界對此一直大惑不解。

    兩千多年前東方的一個覺者曾提出三千大千世界學說。也就是說在我們銀河系當中,有三千個人類居住的星球。他還提出一粒小小的沙子裏還有三千大千世界。那時的科學遠沒有現在發達,如果他的說法是對的,他又是如何了解到這些事情的呢?

    去年夏天,我讀到了李洪志先生所著的《轉法輪》,心中的一切疑惑迎刃而解。李洪志先生站在很高角度上深入淺出地論述了宇宙的特性,用最簡明的語言闡述了最精深的道理,並提出了多層空間學說。我意識到:這是真正的科學!

    其實,在這個宇宙中不僅僅存在一個時間與空間,而我們人類卻只能認識到我們生活的這一個時空。所以不管現代科學如何發展,也跳不出這個框框。科學幻想小說中雖然也提到了其它形式的時空,但是都沒有擺脫對我們這個時空的認識。在宇宙中存在著無數縱向的、橫向的空間。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一切,都屬於我們這個物質空間。而分子、原子、原子核、電子、夸克等等,每一層就是一層空間。

    為甚麼呢?我們知道,原子是由質子、中子及電子構成的。而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我們這個物質空間的物體是由分子所構成,歸根到底還是由質子、中子及電子構成的。而質子、原子、分子及更大的物質的物理性質、外在體現形式卻有著天壤之別。其根本就在於不同層次有不同的能量結構。每個具體的能量結構就形成了一種特定的時空。

    經典力學可以較好地描述我們這個物質空間的運動規律。它常用的參量有質量、速度、加速度等。我們空間的物質是由分子很鬆散地結合在一起的。各種生命體的能力也十分有限。比如人不能跑得很快、跳得很高。木頭、石頭甚至鋼鐵都會斷裂。折斷、擊碎這個空間的物體只需要少量的機械能而已。這就從根本上限制了這個空間的物質運動規律。另外,這個空間有與之對應的時間場,各種物質都受到這個時間場的制約。比如,地球自轉一圈是一天,人類及其它生物的節律在一天中形成一個周期。地球繞太陽一圈為一年,穀物的生長、四季的變化都受到這一週期的調控。物質要疲勞,人有生、老、病、死,一切物質都在這個時間場中按這個特定空間的規律發展,而這個規律並不一定適用於其它空間。人們還發現,這個空間的物體破裂時,其分子結構並未發生改變。比如玻璃杯打碎時,再小的碎片也還是玻璃而不會改變其結構。

    要使分子結構發生變化,就需要較大的能量了。相反,分子之間的分裂與組合也會釋放出比較大的能量。因為分子這一層已經屬於另一個時空形式了,而且這一空間有著更強的能量體系。地球上人類所用的能量主要來源於此。比如人們利用煤、石油的燃燒,再將其轉化為機械能和電能並用於生產實踐中。但由於人不能直接看到分子這一層次的物質運動,因此人們對分子的認識並不全面。

    再深入一層,原子這一層有更高的能量結合形式,基本粒子的不同排列形成了人類所認識到的一百多種元素。原子能對於人類來說已經有些不可思議了,它比化學能、機械能強大得多,控制起來也複雜多了。人們能夠了解的也不過是它在我們這個空間的一部份顯現形式而已,而不可能站在原子那一空間來研究原子。

    再研究下去,利用西方的科技手段就很難了。因為更微觀的物質是有的,可是能反映到我們這個空間來的實在太少了。況且有的根本就反映不過來,所以人類也就無從下手去研究了。

    除了這種縱向空間以外,還有其它的空間形式。同時、同地就可以存在不同的空間。人們用眼睛看不到,或用現代的科學手段探測不到它們,並不說明其它的空間不存在。人自身的能力是極其有限的。比如我們這雙眼睛,人一生中絕大部份信息都是由眼睛攝入的。可人眼所能看到的只不過是四百毫微米到七百毫微米這一狹窄的光譜範圍的電磁波而已。至於另外空間的景象就更看不見了。

    可能有人會問,我們肉眼雖然不能看到分子、原子,但借助科學儀器我們確實可以觀察到它們的表現形式呀?是的,要認識更大範圍中的現象,人的肉眼就不能勝任了,而需要借助於其它科技手段了。科學儀器確實可以作為肉眼的延伸,可它感應到的只不過是分子、原子、原子核等在我們這個時空的反映或投影,卻不是它們真正的存在形式。若想完全了解那層空間可能就要置身於那層空間了。打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在更大的空間中,地球可能只是一個點。如果把地球當作一個點來認識,就會非常片面,不可能知道地球上有陸地、海洋,有四季,有溫度、濕度,有各種植物、動物等。所以由於時空概念的不同,不同空間中會有不同的物理量。我們這個空間有電、磁、質量、動量、引力等物理量,而由於時空及能量體系的差異,在另外空間中就會有其特殊的物理量。

    在研究更微小的物質時,人們往往還是利用我們這個時空的物理量。比如研究物質結構時經常使用X射線、電子顯微鏡等,觀察物質對這些粒子的折射、衍射等。所以人們只是間接地研究另外時空的物質在我們時空的反映。由於不同時空的物理量有本質上的差異,另外空間的參量能反映過來的就很少了。比如分子這層空間反映到我們空間的東西就很少,而原子那個空間反映到分子空間的東西也很少,再反映到我們空間就更少了。再深層的空間就更是如此。

    我們已經知道自然界存在著眾多的時間、空間及能量體系。是否只有我們這個空間體系才有可能存在生命呢?人們都能體會到,我們這個世界是精彩紛呈、氣象萬千的。如果你能置身於另外空間,你會發現那也是一個無比廣闊的世界,有著更玄妙的生命與物質的表現形式。如果把空間的層次用能量來劃分,大家就會發現人類恰好處於最低層。那麼掌握了更高級能量的,在高層次空間中的生命體是否比我們有著更高的智慧呢?

    如果你可以進入原子那一層空間,你會發現人類存在的這個空間會是另一種顯現形式。人、空氣及其它生物都處於同一空間中。因為人體也是由碳、氫、氧、氮等元素構成。這些元素的結合力在原子這個空間中看是非常弱的、不穩定的。再引伸一步,如果你能進入質子的那一空間,你會發現太陽似乎不存在了,星系也不存在了。這是因為在這個強大的能量場中,原子層次的能量顯得十分微弱。人類社會存在的空間看起來就更不真實了,就像影像一樣飄渺。所以,高層次空間控制低層次空間是非常容易的,可反過來用低層次的實驗手段來研究高層次空間就難上加難了。

    時間、空間都是不同層次能量的具體體現。有的空間中時間比我們這個空間的時間快。而有的比較慢,中國古代有一句話叫「天上方一日,地下幾千年」,可能指的就是這種時間形式吧。有的人陰錯陽差地進入了另外空間,不一會兒又出來了,可能彈指之間幾十年就過去了。

    飛碟現象一直為人們所熱衷。其運行方式、軌跡非常奇特。它可以急速地起動與轉向、可以無聲無息地懸浮在空中、還可以突然間消失。這用人類的引力、慣性等概念是解釋不了的。我們設想一下,如果飛碟可以突破另外的時空,那麼其它時空的物體是不受我們時空的特性所制約的。因為另外時空的空間概念與我們能認識到的空間概念有著極大的不同,所以它就可能在一瞬間從一個星系飛到另一個星系而不受光速的限制。

    那麼人類生活在現有的物質世界中,是不是我們永遠不能認識高層次的事物了呢?不是的。因為人除了有其物質身體之外,還有另外一方面,也就是精神的一面。人的意識作為一種物質形態就存在於另外的空間,而它才是認識事物的關鍵。人們否定它的存在是因為探測不到它的存在。廣義地講,既然在宇宙中有這麼多時空及能量的構成形式,那麼宇宙中所有的空間,在其發展過程中是否也要遵循一定的規律呢?

    李洪志先生在《轉法輪》一書詳盡闡述了物質在各空間的運動規律及物質與精神的同一性。指出了過去從未有人想過的問題:人對宇宙的認識與其心性有直接的關係。人通過心性的修煉,同化「真、善、忍」特性,就可以提高層次,進一步了解客觀世界以及自身,從而可以返本歸真,達到對事物的更進一步的認識。

    現在如果有人把修煉與科學聯繫在一起,許多人會感到奇怪,過去那些和尚、老道怎麼能與科學家相提並論呢?所以人們往往把他們對立起來看。可如果一個科學家就是一個探求宇宙奧秘的人,上述說法就不矛盾了,只是他們走的道路不同而已。有的人在靜坐中看到了另外空間的真實景象,或出現遙視等功能,這就很容易地解釋了為甚麼有人可以在科學不發達的過去看到了、體會到了現代科學才能認識到的,甚至認識不到的現象。人只有通過心性的修煉,同化宇宙的特性,才能洞徹宇宙的真象。

    按照現代科學發展的路線走,科技進步就會很緩慢。就如瞎子模像一樣,模到一點才能體會到一點。比如,人類在探索地球外生命時,總帶有一種先天的觀念:認為只有地球這個環境才適於生命的存在。其它星球不是太冷就是太熱,要麼就沒有氧氣、水等等。可在其它空間或星球生命的眼中看,地球可能是最不適於居住的星球之一呢。美國近幾十年來拍攝了許多描寫外星人入侵地球,及我們地球人如何保護自己的家園的影片。其實,「宇宙的特性在制約一切」(注),層次越高生命體就越善良,否則他們的層次也達不到那麼高。地球人總是不自覺地用自己的思想觀念、道德標準去衡量他人,以為高層次上的生命體也像自己一樣貪婪、自私、殘忍。假如他們真想動一動地球的話,人類是毫無還手之力的,就像用大刀、長矛去對付原子彈一樣。現代人道德標準的下滑與生態平衡的破壞,使人類置身於一個非常危險的境地。所以,真正的威脅不是來自別人,正是來自人類自己。

    宇宙是龐大而又複雜的。宇宙中的物質能反映過來的,而又能被常人感知的只是極小的一部份。實證科學已經走到了盡頭,而科學的發展卻是沒有止境的。擺在現代人面前的是要破除後天所形成的不正確的觀念,敢於正視客觀存在的事實。只有這樣,科學才能真正地得到提高。「如果人類能重新認識一下自己和宇宙,改變一下僵化了的觀念,人類就會有一個飛躍(注)」。迎接我們的會是一個嶄新的、更加美好的人類文明。

    也許有那麼一天,童年時期的幻想真的會變成現實。
    (注) 選自李洪志先生著作《轉法輪》等。

    (美國學員供稿)

    人類有必要重新審查自身的物質觀

    文/一美國法輪大法修煉者

    【明慧網一九九九年七月二日】 記得十幾年前的一天晚上看到電視台播放美國"挑戰者"號太空飛船凌空前失事爆炸,三位宇航員壯烈犧牲,當即產生一個想法:再沒有任何一個"主義"或"理論"值得人犧牲生命,如果這個世界上還有甚麼值得我們獻身的話,那就是科學。十幾年過去了,直到今天,我才感到真正了解了科學是甚麼,而且,科學也不是"科學主義",這是因為我的眼界被擴大了。在這裏與大家討論的,僅是自己的一點點體會。

    李洪志老師在他的《轉法輪》書中和多次講法中談到「不同層次有不同的法,不同空間有不同的法」,「佛法在不同層次中有不同的體現形式,在不同層次當中有不同的指導作用」。李老師在一系列講法中,全面地揭示了龐大的宇宙構成,以及佛法對認識世界的指導作用。細心體會李老師對物質構成規律的闡述,我們對科學從新的角度去認識,有以下一些體會。

    一、對科學認識相對化規律的認識

    人類把自身發展成果的總匯稱為"真理認識"或"科學","科學真理"。宇宙是客觀的物質存在,只有認識符合宇宙事實時才成為正確。科學應是對客觀物質世界的正確認識。一個科學認識是對一個局部物質世界的認識,或者是對物質世界的一個局部認識。無數科學認識的總和構成了無限的科學真理的巨系統。這些廣為我們熟悉的言辭可以說是古老的,經典的哲學基調,今天重說,無論在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上,還是在範圍及範疇的定性定量上,都無法囊括宇宙的全部事實,因為李老師把它們賴以存在的本體--宇宙拓展到了無可比擬的宏大地步。

    從最大的範圍來看,我們人類過去擁有的真理觀,充其量是建築在我們對自然和宇宙的界說之內的,也就是分子到星球之間這一層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構成空間範圍之內。由於我們對星球,銀河系以上,以及夸克,中微子以下,也就是我們用肉眼,或肉眼借助儀器可以看到的物質之外的世界沒有認識,我們事實上就把我們對自然界的界限鎖定在眼見的範圍,從而也就封閉了我們真理視野的大小。再加上近代以來,西方實證科學逐步地取得了領先地位,統治地位,它的蓬勃興旺使人誤以為實證方法是科學發展的唯一途徑。於是,人類把宇宙中的一個層次--人類這一層次,一種方法--實證科學的認識成果絕對化,迷信化為宇宙的根本法則或者最終法則,迫使自己鑽進了科學的誤區。又由於實證科學為人可見,因而不可動搖的實證性和客觀性帶給它自身的權威性,迷信科學和科學迷信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最合理。最合法,也最時尚的普遍原則。而實證科學的這種權威性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來自人過於相信自己的眼見。

    一位著名的日本語言學家曾經這樣說過,語言本身是奧秘無窮的東西,我們把它看作一口水井。因為它的深莫可測,第一位聰明的語言學家為了研究它,人為地在某一點上糊上了一層底,這樣,人為地縮小了研究的範圍,在有限的研究對像中窮盡其規律。後來的人以為這就是語言的全部內容了,於是乎,範圍越來越小,材料越來越少,最後只剩下井水面上漂的一點油花了。當第一個科學家在他的研究領域裏人為地劃定一個範圍,並在有限材料中窮盡其規律,提出臆測時,他是天才而智慧的;而後人以為這就是全部和最大的真理範圍時,當然是愚蠢和短視的。人類就是這樣不斷地給自己畫地為牢,而且越畫越小。尤其是把人類的科學變成了詮釋的學科,那就窒息了人類的探索精神,也窒息了科學。

    多次聽李洪志老師講法,更感到李老師從"轉法輪"到今天的一系列講法活動,把我們過去一直感到穩穩立足的人類真理認識的基石掀了個個兒,翻滾進了宇宙無量無際的浩渺之中。

    科學的客觀性今天看來其實是極為有限的。因為我們生存的空間僅僅是宇宙結構無數層次中星球與分子之間的一個小小層次。我們即使取得了該層次中所有的認

    識,也僅僅是對一個層次的窮盡而已。何況許許多多已經顯現在我們層次空間的物質存在,我們已經看見了還認識不了,或解釋不清。宇宙,物質在不同的層次有不同的顯現形式,任何有限系統中的客觀性,有限對像研究中的窮盡都只是局部的,是層次中的客觀性。超出了這個層次,其客觀性的存在也就成為可以置疑的東西。

    任何一個層次的認識都不是宇宙最終的理和法,不可當作絕對的真理,不變的真理,否則會把後人侷限在那個層次或那個層次以下的層次中。所以,即使是最深程度,最大限度地弄清了某一層次的全部真理,離終極的物質本原還差得很遠。人的認識總是相對的,真理系統由無數相對具體的真理構成。不同層次的法理是宇宙世界構成的元素。應當把科學視為開放系統。科學不僅在宏觀上,理論上是開放的,就是在內容上,形式上,甚至方法上,方法論上都應是開放的,才能適應物質的存在方式,滿足人類的永無止境的探索精神。

    現代人類科學發展是以不變應萬變--用人類不變的眼光去解釋萬變的大千世界。先定下一個框框,符合這個標準的被肯定為真理,科學,反之則不然。好不容易經過多少代人的努力,認識到一點新的東西,馬上被更多的人更為長久地作為新的限制和迷信束縛自己並束縛他人。人類把科學真理觀的範圍定義得太過狹小,超出人認知能力的東西,即使眼見為實也拒絕承認。要解決這種動態的宇宙與靜態的人的認知之間的矛盾,我們不得不擴大我們的物質觀,科學觀,真理觀,才有可能走出一條條西方實證科學,東方神秘主義或其它甚麼方式方法的各種各樣科學之路來。

    二、對宇宙層次構成規律的認識

    在李老師講法以前,我們只知道人類存在空間的這一層次或充其量可能想像其間的一些小層次。李老師第一次展示了整個宇宙的結構層次,其實,我們理解李老師講給我們的也是極其有限的,因為人類語言的限制,語義內涵和語法結構的固定性,封閉了我們在更高層次和更大範圍理解宇宙的可能性。不跳出這個層次空間,我們難於真正把握另外的時空。

    宇宙從最高的像金字塔的頂端,呈開放狀態一直到構成本原物質的水,任何事物發展到一定的層次將由新的層次的物質內容和規則所取代。向上發展,層次之間有一個轉換和替代的過程,這種過程在每一個層次都必須完成。人類認識的相對性,有限性是由人類在宇宙中所處的位置所決定的。要掙脫本層次的束縛,唯有跳出這個空間層次。為了在物質上完成向更高層次上的轉化,首先要在心性上達到更高層次的標準。科學發展到一定層次將由新層次的物質內容和法則所取代。

    從嚴格的意義上說,科學作為物質內容發展的部份,雖然它可能在某一層次上作為整個宇宙在這一範圍內的體現形式而用來衡量和鑑定其它的事物,但它終究是被宇宙物質和根本法理在該層次衡量的對像之一。由於真理認識依賴層次空間而存在,所以一個層次空間中科學發展的有限性是早就被規定好了的,或說被制約了的。比如,我們立足在分子這個層次研究科學,那麼,對分子以下的物質微粒,例如,原子,原子核,以及更小的物質微粒,我們僅僅能夠從顯微鏡中觀察它們孤立的個體,或小局部的範圍,而不能夠直接進入到由原子,原子核,甚至更小的中微子,夸克組成的一個個宇宙層次面去觀察和發現其本質。可以想像一下,當我們能進入那樣的物質狀態時會是甚麼樣子呢?

    三、對物質粒子結構一致性規律的認識

    李老師在多次講法中談到不同層次中小的物質粒子結構和大的物質粒子結構是一致的情況,如人的眼淚和海水,地球圍繞太陽轉動和原子圍繞分子運行的情況一致性。這對於我們認識宇宙從上貫穿而下,構成整個物質世界是很有啟發的。從宏觀上看,同樣的粒子元素結構成了大小不同的物體,在不同層次上顯現為不同的東西,極小的微粒中都存在著真善忍特性,"任何物質的微粒中都包含著這種特性,極小的微粒中都包含著這種特性"。李老師在談宇宙特性"真善忍"時已經講到這個問題。正是這種物質粒子結構的一致性使宇宙萬事萬物的生成具有同一性和相關性。

    此外,李老師還提到"天體","天體文化"等等許許多多非常有意思的內容,幫助我們了解我們這層空間與之的對應性,為我們打開了深邃的宇宙窗口。過去一直感到,社會給我們每個人提供的生存空間和人際密度幾乎是同樣大小的為甚麼人的生活卻可能完全不同,這是因為人的心靈空間不同,心靈空間大小的不同造成的。今天李老師才第一次真正從物理上,也即客觀的真實上給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個廣袤無垠的空間。

    這種對物質粒子結構現象的剖析,讓我們有必要重新審查我們過去的物資結構觀。以前認為物質的存在是以時間,空間為其二維的存在形式的。但是這種認識的內涵實際上是建築在我們分子到星球之間的層次中。在被李老師開闊過的物質空間認識中,我們感到同一個事物可以在不同空間的不同時間中顯現不同形式,即一個層次中的時間不僅在縱向上,也就是歷時性上相對於本層次的空間而存在,而且在橫向上,也就是共時性上相對於其它空間的時間而存在,還相對於其它空間的空間而存在。同理,不同層次中的空間可以在同一時間同一空間中呈現不同的形式,即空間相對於本層次的時間而存在,也相對於其它空間的時間而存在,還相對於其它空間的空間而存在。事實上,這種多空間,多時間相對的道理仍然是立足在我們的時空中認識的,跳出我們所在的層次完全可能是另外一回事。簡而言之,多彩繽紛的不同時空都存在在我們的面前,只是我們自身的層次決定了我們能不能感知和把握它們。

    綜上所述,李老師的講法讓我初步體會到:

    (1)人類有必要重新認識由物質到物質決定的真理觀,包括宇宙觀,時空觀,方法論的全部內容和蘊含,認清人類的發展可以是多形式,多方式,多渠道,多方法,多結果的。

    (2)人類認識的相對性,有限性是由人在宇宙中所處的層次位置決定了的。要跳出這個層次去領悟博大精深的宇宙法理和真相,唯有不斷提高自己的層次,也即修煉一條路。

    (3)科學作為對宇宙一個小層次的不斷認識,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具體的,局部的真理認識,科學認識只是宇宙生命對宇宙物質系統認識的組成部份,說它是開放的不僅指內容,顯現形式,而且方法,方法論均應為開放系統。科學認識由不同的認識子系統組成,科學系統由不同層次的科學系統構成。科學檢驗自身層次中的物質存在,又被更高層次中的法所制約,循環往復,無以止境。

    (4)科學不等於宇宙物質,科學也不等於本層次的全部物質真相,科學只是人類對該層次物質的一種認識投射,正如唯心論或唯物論都只是人類對物質世界的認識投

    射一樣,物質不以人的認識而存在。如果神存在,人不認識,神依然存在。如果科學等於該層次全部的物質事實,科學也就走到盡頭了。科學之所以有力量,有生命力,是在於它的探索精神和不斷的新發現,一旦成了絕對的東西,隨之也就喪失了生命力。因此,科學不應該是一種"主義",尤其不是打人的"棍子"和"大棒"。

    如果說科學是人類目前現代技術,知識發展的總匯的話,它與生俱來的有限性是顯而易見的。除了時代的侷限性,歷史的侷限性,學科領域的侷限性,各種方法的侷限性之外,更大的可能是層次的侷限性,因為前者經過人類的努力,或多或少,或快或慢地可以不同層次地突破。而後者作為一層物質的顯現形式也就必然地存在著,存在在那一層次之中,只有人類整體突破自身的層次才可解除,而人類的整體突破似乎又是不可能的(除非整體毀滅後重建),所以層次的侷限性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被認為是必然的絕對的侷限性。

    釋迦牟尼佛傳法四十九年,每當他提高一個層次後回頭一看,以前講過的又是不對的。為了不讓後人誤在他的層次以下,他講了"法無定法",指法在每一層次的顯現都不是最終的法;還講了"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指大看不到宇宙的邊緣,小看不到物質的本原。大智大慧的佛陀尚且如此,遑論我們普普通通的常人。搞科學首先要有科學精神。

    以上想法,如有不妥,敬請指出,我當更加努力學法,精進提高。

    寫於1997年聽李老師紐約和舊金山講法之後


    輕飄飄的飛起來……

    文/北京大法學員

    【明慧網一九九九年七月二日】我的外甥,今年十一歲,是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別看他人小,修煉法輪大法誠心誠意,悟道得法,比我們這些大人絲毫也不差!

    今年三月份,他媽媽出差到廣州去,家裏只有他和他爸爸兩個人。一天,他背著書包來找我,說:「舅,剛才發生了一件事,我怕爸爸說我,沒敢告訴他。」我擔心的問:「甚麼事?」他說:「我放學後,在甘家口下車,沒注意有沒有車就過馬路。忽然,覺的左邊一個黑乎乎的東西衝過來。當我意識到是汽車時,後退已經來不及了。」

    「撞著了沒有?」我焦急的問。

    他說:「怎麼躲也不行,還是被撞著了,撞起來比車都高,可也沒有事!」

    我驚訝的望著他,仔細的端詳著,見他好好的,這才放下心來。我問他是甚麼車,你怎麼知道撞起來比車還高?

    他說:「是黃色夏利車。我被撞起時,低著頭看,腳下是車頂。」

    我問他被撞多遠,他比量了一下,大約有四米多遠。

    我又問他:「疼嗎?」

    他說:「不疼,撞著的時候,輕飄飄的就飛了起來,落在地上就像從樓梯上跳下來一樣,沒落在車頂上,卻落在邊上,一點也沒摔疼,正好後背著地,有書包墊著,連皮也沒擦破。」

    我簡直被他的話驚呆了。

    他望著我驚奇的神情,又認真的說:「我爬起來的時候,圍過來好多人。」

    「司機嚇壞了吧?」我問。

    他說:「司機臉都嚇白了,說話都不利索了。從車上下來的一個阿姨也驚奇的看著我,給我拍打身上的土。」

    我又問:「你當時害怕嗎?」他說:「有點兒,可我看到司機他們比我還害怕,我也就不怕了。」

    「別人說甚麼?」我問他。

    「馬路邊兒上賣報紙的老太太和幾個圍觀的人要司機送我去醫院,我說「沒事兒」。這不,就背著書包找你來了!」他滿不在乎的說著,好像絲毫危險都沒發生一樣。

    我拍了拍他的肩,又問:「你當時怎麼想的?」

    他笑了笑,一本正經的說:「法輪大法學員應當寬宏大量,原諒人家一次嘛,哪能逼著人家送我去醫院?再說,我也沒受傷呀!」

    「行!看來你修的不錯!」

    他笑了,笑的那麼甜,笑的那麼真誠。


    人類的新科學

    文/美國法輪功學員

    【明慧網一九九九年七月二日】 九五年七月的一天,我收到父母從國內捎來的一本書.書名叫《轉法輪》,作者是法輪修煉大法的創始人李洪志先生。我剛讀了幾頁,就感到全身心都被一種強大的力量震撼著。那天晚上,我捧著這本書再不願放下,一直讀到第二天早上五點多。

    以後的幾天都是如此,書不離手,真有如飢似渴,廢寢忘食的感覺。晚上從學校回家後,直到凌晨都在讀。就連開車上學時,也把書放在方向盤上,遇到紅燈時就看上幾行。為甚麼這本書對我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呢?因為我找到了有生以來冥冥中苦苦求索、想要得到的最寶貴的東西。

    我從小就喜歡讀書,幾乎甚麼書都看。天文、地理、科技、文學、藝術以及一些古典著作。可從未見過一本書有像《轉法輪》一樣那樣廣闊,深奧的內涵。讀書時的感覺也截然不同。當我看完第一遍再讀第二遍時,發現這是一本全新的書,就像我從未看過一樣,許多新的感覺,新的收穫不斷湧現出來,第三遍還是如此,另外,看書時我經常會感到一股熱流從後背升上來,直沖頭頂,在短短一個月內,多年頑疾霍然而癒,精力充沛,走路一身輕。我真切體會到,這本書非同尋常,其內容遠遠超出現代科學所能認識到的範圍,涵蓋了從物理學到生命科學,從做人的道路直至高層次中系統的修煉等等。

    因為我是搞科學研究的,所以我就談一談通過反覆閱讀《轉法輪》後,我在科學的角度得到的一些啟示。

    一 物質和感官

    在上中學的時候,我們從哲學譚本中第一次接觸到了物質的定義:"物質是不依賴人的意識,而又能被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其實在科學界人們對物質的認識也大致如此。

    那麼這個定義一下,實質上就人為地把物質的概念侷限住了。試問下一:意識是不是物質呢?不依賴"人"的意識,而又能被其他生命體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是不是物質呢?能被某些人的意識所反映,而又不被大多數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是不是物質呢?物質本身有沒有意識呢?如果人對物質的認識是侷限的,那麼建立在這個認識基礎上的科學(實證科學)也就是片面的,不完整的了。

    可以說,人對自然,生命和物質的認識是與人的感官功能有密切聯繫的,人有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幾種感覺方式。人們通過這些感覺與外界發生著聯繫,交流。所以能看到、聽到、摸到的,人們會自然地承認它是物質。反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人們就本能地否定它的存在。所以東、西方都有這樣一句話叫"眼見為實"。

    人類的科學是完全建立在人的感官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人有一雙眼睛,所以就發明了望遠鏡、電視機;人有兩隻耳朵,所以就發明了留聲機、電話等;人生活的這個空間有遠近、速度、引力等概念,所以人製造了汽車、飛機、電梯等等。

    那麼如果人沒有某種感官功能,人就不可能發明製造出為那種感官功能服務的東西來,舉個例子,比如說每個人都有嚴重的色盲,看甚麼都是黑色的,那麼就不可能有彩色電視的發明,"顏色"這個概念就不會有;如果每個人生下來都是瞎子,那連黑白電視都不會存在。這時如果有人說世界是有光,有顏色,大家都會認為這個人搞迷信,在亂說,因為大家都在其中,誰也看不見。

    現在人們只願意承認看得見,摸得著,感覺得到得東西。可誰又能說人已經掌握了宇宙中所有感官功能了呢?即使在我們這個空間中,也有許多東西是人感受不到的,比如所謂光就是不同波長的電磁波,可是從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到X射線、伽瑪射線,人所能看到的光譜連億分之一都不到,從廣義來講,人人不都是色盲嗎?另外,其它空間的光是肉眼所看不見的,這樣來看,說人都是盲人也不為過。如果我們過份地依賴於自己的感官,就會把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侷限在一個很窄的範圍內,從而把自己封閉起來。

    二 能量與時空

    本世紀初,當人們認識到物質是由微觀粒子所構成時,就已經著手研究微觀粒子的運動方式了。玻爾最先提出了軌道理論,也就是電子圍繞原子不斷運轉這樣一種原子結構模型。可如果人們把經典力學和經典電動力學應用到這一模型時,就會發現這樣一對矛盾:按照經典理論,電子以極高的速度,極小的半徑運轉時,會輻射出強烈的電磁波,電子會在一瞬間喪失其能量而掉到原子核上去,可事實上原子又是一種極其穩定的結構,所以人們意識到經典理論已無法解釋微觀粒子了。為甚麼基於我們空間的傳統理論不能解釋微觀粒子呢?因為這已經涉及到另外空間的問題了。

    那麼甚麼是另外空間呢?李洪志先生在《轉法輪》中寫到:「物質在微粒下有分子、原子、質子,最後往下追查下去,如果每一層你能夠看到這一層的面,而不是一個點,看到分子一層的面、原子一層的面、質子一層的面,原子核一層的面,你就看到了不同空間中存在的形式。」

    物質都是由微觀粒子構成的。極微觀下的粒子,把它們用一種能量體系結合起來,就構成了更大一層粒子;用另一種能量體系把這一層粒子結合起來,就形成了更宏觀的一層粒子……我們知道分子具備很大的能量,原子能就更大。越微觀的粒子能量越大。人們對原子的了解是很淺薄的,甚至對分子也沒有完全認識。人就生活在分子與分子之間的結合能這樣一種能量體系中,人是站在我們這一物質空間來研究分子、原子和宇宙。所以人對原子,分子的認識是它們層次中的能量在我們這一層次中的反映,而不是真實的情況。

    能量和感官究竟是一種甚麼關係呢?當感官世界與某種能量體系相互對應,處在同一個層次當中時,感官就具備了感觸性,平等層次的感官系統與能量體系是相互溝通,相互制約的。所以人就可以感觸到能量在這一層次中的體現形式。

    如果感官與能量不在同一層次時,它們之間就不存在制約性了。人也就不可能體察到那一層次的真實情況了。比如分子、原子、以至更大的能量空間是人所不能看到,感受到的了。有人可能會說,人眼雖然看不到分子、原子、原子核,可科學家借助儀器確實觀察到了分子、原子、原子核的運動方式呀。其實,儀器所能觀測到的並不是那一能量體系的真實體現,而是那一空間的物質在我們這一時空的投射或反映。因為儀器本身也是人製造的,也就是說,是人用人所掌握的能量,用我們這一時空的物質製造出來的,儀器本身與更高能量體系是不可能完全溝通上的。

    為了研究微觀粒子,科學家在實驗的基礎上建立了量子力學,而量子力學的理論推導又與後來的實驗精確地吻合。這不是和我們剛才的說法相矛盾了嗎?這不說明人類可以通過實證科學完全了解另外空間嗎?其實並不矛盾。那麼,人們的理論到底是甚麼呢?它就是用數學公式把不同的物質空間的溝通起來,找到不同能量之間的共同語言或比例關係。也就是在不同時空之間架的一座橋樑,可橋樑那邊的真實情況是不知道的。況且,不同時空之間不能溝通的那一部份,我們是無從下手去研究的,人們立足於我們這一物質空間,用這一時空的物理量,用我們人類掌握的時間、距離、動量、能量等概念來描述另外時空,必然把所有知識都侷限在一個層次上。進一步講,實證科學的立足點就是人類生存的這一時空,那麼實證科學就越來越牢固地把人封閉在這一層次上。人類通過實證科學是不可能完全了解另外空間的。

    三 "科學"的概念

    一提到科學,人們自然會聯想到人類現已掌握的知識和技術,也就是西方傳來的以研究物質為基礎的實證科學。人對於其它的問題抱有各種各樣的想法。可對於科學,絕大多數人都抱有一種肯定、堅信、甚至敬仰的態度。誰要敢於對現代科學提出疑問,都會被視為大逆不道。

    可"科學"本身科學嗎?我們從上小學、中學起就開始被動接受前人對科學的認識。"好學生"都是那些前人所下的定理理解得很牢固的人。上大學的標準也是在考學生們對這些定律的掌握程度。隨著時間的流逝,人的大腦被後天形成的各種條條框框佔得滿滿的,誰要是想打破這些框框時,就會被群起而攻之。反之,如果這個人順著佔主導地位的理論框架進行研究,就會被社會所支持和認可。

    舉個例子,在六十年代,美國考古學界認為現代人類大約十萬年前起源於非洲南部;四萬年前遷移到了歐洲,然後穿越亞洲,約在三萬年前到達了北美;然後在一萬五前年前到達了中、南美洲。一九六六年美國考古學家Virginia Steen-McIntyre在墨西哥發現了許多人造工具,她用兩種最先進的年代測定方法鑑定了這些工具的年代,發現其年代是二十五萬年前。她如實地彙報了她的結論,沒有想到的是,由於這與當時佔統治地位的理論有很大衝突,她被勒令停止繼續研究,考古場地也被永遠關閉,Virginia也從此告別了她心愛的職業。

    這還是屬於人為的、社會的因素。還有許多不能察覺的因素也在控制人的思想。比如現代科學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數學,翻開任何一本科學期刊都會看到大量的數學公式、符號。可這數學卻是常人社會中的數學,只要一用,就無形中把人限制住了。例如,我們這個空間中,一加一等於二,一千個一米等於一公里。可在另外空間的生命體就是無輕無重、可大可小的。如果在那個空間中一米可以變換為一公里、可以變換為一毫米,這就打破了米、公斤、秒等概念,也就不會有一米的概念了。而大、小的概念就會和我們空間的概念有很大差別。所以,如果人類要進步,就必須不斷拋棄舊的觀念,突破前人所劃定的框框。如果抱著以往的觀念不放,就會被其牢牢地控制住而不能自拔。

    這樣看來,現代科學就像一個巨大的怪物,控制著每一個人的大腦,控制著整個社會。但每個人都身在其中,也就沒有感覺了。人的思維、認識及科研方法都在實證科學劃定的範圍之內,順著實證科學允許的方向在走,所以這條路越來越窄。

    四 法輪大法的啟迪

    法輪大法的宇宙觀和物質觀與實證科學有著截然的不同。李洪志先生在《轉法輪》(卷二)中明確地指出:"更高的認識是宇宙由時間和空間構成的,實際上宇宙最根本上就是能量構成的。"

    能量是最根本的。能量本身是無形的,是不必依賴某一空間物質而獨立存在的。人一旦同化了某一層次,就在這一層次建立了一整套相對靜止、有形、約束的科學體系,也就是從無形到有形了,那麼人就生活在這一物質空間。如何才能實突破這一界限,了解另外空間的真實情況呢?人必須符合那一能量層次的要求,適應那一層次。如果真能做到這一點,那一時空的物質,生命就會真實地顯現出來,人就會完全掌握那一層次中能量的體現形式,而站在那一境界中反過來觀察我們這一時空,就會覺得這一時空是無形的、是虛幻的。

    那麼人怎樣才能達到能量層次的提高呢?這就牽扯到心性的昇華,世界觀的昇華,也就是修煉的問題了。通過修煉,人放下低層次的觀念,思維達到更高的那一能量上,就受那一層次的制約,就會看到宇宙真相在那一層次的體現。《轉法輪》是一部指引人向高層次上提高的完整的、系統的修煉大法。大法的出現,為人類的發展指明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雖然大法傳播的目的並不是發展人類的科技,但由於大法是更高層次的科學,在客觀上也能使科技有很大的飛躍。如果科技界能夠認識到大法是更加高深、超常的科學,將來的科學也許會站在不同的角度認識事物。可能人類會站在分子的空間研究分子,站在原子的空間研究原子,站在更大的天體範圍來研究宇宙。

    可能有人會問,科學就是科學,怎麼會和心性、思維、修煉聯繫到一起了呢?實證科學在探索宇宙奧秘過程當中,只注重了事物的物質一方面,而忽視了其精神的一方面,李洪志先生指出過:「在我們思想界歷來就存在著物質是第一性的,還是精神是第一性的問題,老在議論、爭論這個問題。其實我告訴大家,物質和精神是一性的。」「人有物質身體,可只有物質身體還構成不了一個完整的人,還必須有人的脾氣、秉性、特性、元神存在,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獨立的、帶有自我個性的人。我們這個宇宙也是一樣,有銀河系、其它的星系,也有生命和水,這個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這是物質存在的一方面;可是同時它也存在著真、善、忍特性。任何物質的微粒中都包含著這種特性,極小的微粒中都包含著這種特性。」

    若使科技能夠有很大的突破,人就必須注意物質的精神一方面,注重心性的修煉,同化宇宙的特性。《轉法輪》中寫到了如何修煉的問題:"告訴你一個真理:整個人的修煉過程就是不斷地去人的執著心的過程。"人是物質和精神的統一體,人的認識直接受認識器官的限制。不同層次的能量會構成不同層次的物質與精神的身體和感官,以及感官下的外在能量的表現形式。人們只有通過修煉,放棄人為執著,不執著於那一層次才不受那一層次的制約,才有昇華的餘地。人如果執著於那一點、那一層次,自然他只能具備那一點、那一層次的認識。他會用自我的執著和片面的認識去衡量其他的事物,他也就無法接收新的認識。因此,不去改變自我封閉的認識,別人對他也無可奈何。人只有通過修煉,放棄對低層次的執著,同化高層次法的要求,才能提高、昇華,才能認識高層次能量的體現形式。

    許多法輪大法的修煉者在心性修煉過程中,從外在的身體到內在的思想境界都得到了極大程度的昇華,真切地看到了、感觸到了另外空間的真實景象。這也從客觀上證實了法輪大法的威力和正確性。其實佛、道、神就是另外時空的更高層次的生命體,而完全不是迷信或唯心。實證科學探測不到他們的存在,從而否定他們的存在。人心性的尺度及道德觀念是實證科學無法探知,從而被忽略的,《轉法輪》的出現,必將使人類在能量與物質上有新的認識,必將帶來新的科學。認識到宇宙真理的人類必將以新的姿態走向未來。


    註﹕選自李洪志先生著作《轉法輪》等。李洪志先生的著作:《轉法輪》,《轉法輪卷二》,《中國法輪功(修訂本)》,《法輪佛法(在悉尼講法)》,《法輪佛法(精進要旨),《法輪佛法大圓滿法》,《法輪佛法(在美國講法)》,《轉法輪法解》,可以在下述法輪修煉大法Web page查尋到:http//www.falundafa.org


    修煉大法身強健 觀念轉變心自寬

    文/北京總後勤部煉功點大法學員 崔潤生

    【明慧網一九九九年七月二日】我是一個新學員,原在總後勤部機關工作。當兵三十多年一直表現比較好,曾多次受到嘉獎,沒有犯過任何錯誤。只是近幾年坎坷不斷,該調職的時候,一拖幾年調不成;該分的房子分不到。

    以前我曾三次讓過房子。就在讓我退休之前,我又在分房範圍規定之內,有二十幾套房子,我排在前五名,卻硬是沒分到;而不在分房範圍之內的人,卻分到了房子。我兩年住了兩次醫院。出院證明上寫著:「冠狀動脈缺血性心臟病,二尖瓣脫垂,全休一個月繼續門診治療,定期複查,避免生氣和勞累……」可是,就在我出院的第八天,單位不但不讓我參加分房,反而讓我「轉業」,一氣之下,我再度中風,口眼歪斜,四肢麻木,左臂一度失去知覺,左腿無力,走路要人攙扶,或拐棍相助。在總後勤部門診部靜脈點滴兩個多月,半年沒出大門。

    去年十月的一天,妻子陪我在小街遛彎兒,在書攤上我看到了《轉法輪》,書中的每一句話都使我感到親切。在我遇到不公正的對待,心頭壓著一個巨大的冤結的時候,得到李老師講的這些法理,心裏感到熱乎乎的。第二天我又去書攤買了《法輪功》(修訂本)。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就感到了老師在給我調理身體,最明顯的是睡眠正常了,人精神了,以前睡不醒的毛病沒有了。照著書本煉功後,當天我就感到走路特別輕快,上樓不像以前那麼氣喘了。從此,甚麼「尼莫地平」、「消心痛」、「潘生丁」以及湯藥水等治療冠心病和腦血管病的藥全都不吃了,身體一天一天的明顯的好起來了。

    不僅如此,更主要的是,法輪大法淨化了我的心靈。我以前恨那些良心不正的人,恨那些鼓搗著讓我退休的人。我曾想過:等身體好了,我一定去找那個當官的,他不是水平高嗎?我天天都去找他「學習」,要搞的他不得安生,反正我無官一身輕。學了法輪大法之後,我認識到,在人生道路沒改變之前,個人所遭遇的一切,不論好壞,都不是偶然的(當然,走上修煉道路後的人生也是師父給安排的)。我明白了老師講的緣份的道理,去掉了爭鬥心,不僅不恨那個當官的了,反而感謝他,因為是他使我對李老師的大法能有深切的感受,這個磨難幫我加深了對大法的理解;是他幫我把迷戀常人的路堵上了,促使我走上了修煉的光明大道。

    我雖然才四十八歲就失去了工作的機會,但得到了千年不遇、萬金難買的大法;我雖然沒有分到房子,但得到了安身立本的法輪大法和健康的身體;我雖然蒙受了委屈,但我的心性得到了磨煉和提高;我雖然在常人的班車上被擠下來了,但有幸乘上了返回聖潔而又無比美好的世界的法船。當我們乘法船悠悠開往美好家園的時候,能不從心裏對幫過自己的人說一聲謝謝嗎?

    法輪大法使我從根本上變了,改變了對人生的糊塗觀念,放棄了許多的執著追求。一九九五年十一月的一天,辦公室為我開歡送會時,領導說:「你把補給你的那間房子鑰匙拿去吧。」我說:「我不要了,把它分給更困難的同事吧。」我修煉法輪大法,是《轉法輪》使我悟到了「以苦為樂」的境界。他勸我:「還是要吧,來個客人住也方便。」我說,我是真心不要了。他說,明天他也買本《轉法輪》看看。

    法輪大法使我淡化了對錢的執著。一九九五年下半年,我寫的一首歌詞在一個面向全國的征歌中獲獎(據說這首歌詞得分最高)。今年初,在領獎大會授予證書時,會務人員說獎金通過郵局寄出,可是至今快半年了也沒見寄來。我妻子幾次讓我問問,我本著師父《轉法輪》中「從根本上改變常人的觀念」和「是你的東西不丟」的教誨,未執著此事。也是去年下半年,在總後勤部徵集隊列歌曲時,我有兩首歌詞同時獲獎。今年初,文化部的人通知我去領獎。我在幫別人代領獎簽字時,發現別人都有參評費,我也是評委之一卻沒有。當我給別人送獎金和證書時,無意中了解到我也應當有參評費的。我想到師父講過「修煉人還得能捨」(《轉法輪》)就沒有去找,也沒有對別人說。我認為這兩件事的出現,都不是偶然的,是為磨煉我的心性,提高心性而設的難得的好機會。

    就在辦公室為我開歡送會的這天下午,我在煉功抱輪時,清清楚楚的看到了一隻大眼睛。晚上在煉功點打坐時,腿也不那麼疼了。以後,我又幾次看到法輪,非常漂亮。有時看到的是比無瑕白玉還漂亮的法輪,有時是顏色美過彩虹的法輪。這使我進一步體悟到:法輪大法是真正的科學,絕不是唯心和說教,是切切實實的存在,真修者是可以感悟到的。

    法輪大法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我的心,開闊了我的視野和胸懷。修煉大法,我僅僅是剛剛起步,修的還不夠精進。我決心按照法輪大法的要求,從根本上改變常人的觀念,修心去業,排除干擾,紮紮實實的修煉,直至功成圓滿。


    現代科學的不足和「真、善、忍」

    文/一名科技工作者

    【明慧網一九九九年七月二日】(一)「悟」

    人們在理解超常的現象時僅僅從邏輯上去思考是不夠的。《轉法輪》中談到,過去人體的遙視功能被否定的原因是,通過這種遙視功能看到某人做的事情與這個人當時在做的事情不符合,儘管看到的環境一點也不錯。這是因為功能存在的時空與我們人存在的時空有一個時間差,所以「按照現在科學這麼去推理,去研究,再過一萬年也白搭。」(《轉法輪》第58頁)有的人對這句話理解不了,認為既然有時間差可以讓這個有功能的人看看那個人幹的幾件事情,只要按順序說對了不就行了嗎?也有的人說既然有時間差,看看這個時間差之後做的事情符不符合不就可以嗎?這麼簡單的推理,為甚麼要一萬年呢?

    這種推理確實是再簡單不過了,但是我們只要仔細想一想就會發現,提出這個時間差的假設並來驗證它,已經有了一個前提:必須有勇氣承認「這個人看到的環境一點不錯」這一點是千真萬確的。然而這樣證實的是時間差的存在,而不是證實這個功能的正確:為甚麼環境就能看得一點不錯呢?還是從開頭有些人就不願意承認這個功能的存在,只要抓到有一點與所謂的常識不符合,就來否定它。而超常的現象肯定是不能用現有已知的東西所能把握得了的。出現了一種不符合,知道了原因後你可以用這樣的邏輯去對待它,那麼出現了另外的不符合,你會不會仍用這樣「簡單」的推理去對待它呢?還是依此而反對它呢?

    從很多法輪大法學員的親身體會中我們可以看到,通過看《轉法輪》,並在平常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心性和煉功,他們都體驗到了由於自己心性的提高和道德標準的昇華而帶來身體的變化,周圍環境的變化,和自己世界觀的變化。我也感受到了這些雖然很微妙,但卻是實實在在的變化。這些變化和每個人的存在一樣是不容置疑的,那麼從這些事實出發,我們能不能也用一下這種簡單的推理,正確地對待所發現的那些表面上的不符合呢?真正地用心來理解《轉法輪》這本書的內涵呢?

    我想這就是「悟」吧,不是用邏輯推理能涵蓋得了的。在我的理解中,我們從《轉法輪》一書中所能理解到的東西,即使是自認為符合邏輯的,認為對的,很可能並不是像想像的那樣,這也許是從書中的同一句話中我們能領會到不同含義的原因之一。假如一個人突然間具有了某種特異功能,那麼這個人應該悟到的是,怎麼運用它去做好事,不能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而運用它,否則對別人就不公平了,而且還要努力地弄清楚它真正的意義所在。這是「悟」到的。而當人用邏輯推理去對待這件事情時,往往容易想到如何利用它來謀取個人的利益,從而做出不好的事。邏輯讓人只是在表面上推來推去,而不去思考背後的內涵。

    (二)「真」

    科學是對真理的探求,是求真的。而邏輯推理只是求真的一個因素,決不是全部。推理過程中所隱含的、不加思考而認為對的命題太多了,覺察到的和覺察不到的。這些都是觀念。而科學中的重要的發展都含有非邏輯的跳躍,一旦破除了某種觀念,回頭一看,這邏輯也很簡單。

    數學家們曾經有過這樣一個信念,只要給定很少幾個無定義的原始概念和一組不證自明的公理之後,僅僅利用邏輯推理,就能夠得到所有其它真的命題,而且不會自相矛盾。然而哥德爾證明的不完全性定理,破除了這種觀念。這個定理是說,任何一個足夠複雜的形式系統如果是自洽的,就不是完全的;而這種自洽性在這個體系之中是不能被證明的。

    這個定理證明的核心是指出來,在任何一個包含算術的形式系統中都有這樣一個命題存在,如果承認它是真的,可以推出它的反命題也是真的;如果承認它的反命題是真的,就可以得到這個命題本身是真的。承不承認這個命題都是不自洽的,是矛盾的。由此,我們能更進一步地理解為甚麼「電腦再發達也無法和人腦相比」(《論語》),因為電腦就是一個純粹的形式系統,不可能突破哥德爾定理的約束,而人腦就不同,有「悟」在。

    我們看到,就是在數學這門科學中也不能這樣單純地從邏輯上求「真」,所以真並不只是邏輯,真還有其它的內涵。所以現在的科學並沒有真的做到了真,到頭來,它就保證不了自身的真。科學還要在實驗事實中去求真。有些事實就會和邏輯發生衝突。在粒子的干涉實驗中,當所有的條件都一樣時(當然只是在我們現在科學所能理解、控制到的範圍之內),在干涉儀中的粒子卻會以一定的幾率有著不同的行為,這從邏輯上就不可思議。在量子力學描述的範圍之內,這種隨機性不是由於知識不全而造成的,也就是說,這種不同的果不是由於存在不同的因造成的。能通過這個來反對量子力學嗎?而現在所有的相關實驗都沒有超出量子力學的預言。費曼曾講過沒有被量子力學搞糊塗的人就沒有學好它。這個被搞糊塗就是從邏輯上把握不了。然而現在科學的這種從實驗中求真實質上也是有侷限的。

    (三)「善」

    現在的科學在確定它的研究對像時,為了儘量排除人為的任意性,把人放在科學之外僅僅作為一個觀察者,人不在其中。物理學中有一個很基本的思想是對稱性,物理的量,物理的規律都是與觀察者無關的:做一個實驗,如果條件一樣的話,不論誰做都會得到相同的結果。那麼物理學就侷限在這一類的現象與規律之中去研究。為了排除人為的任意性而把觀察者放在外面,這種求真,就不可避免地帶來一種侷限性:可能使得一些客觀現象排除在門外了,例如,我們認為的客觀的物體真的就沒有它生命的一面嗎?

    再比如說一個人好壞的程度,善良的程度,也就是心性有多高,並不是哪個人任意說說能算得了數的,「衡量心性有多高,還有一個尺度。」(《轉法輪》第30頁)這個尺度也是客觀存在的。它通過這個人所做的一切事情方方面面都能表現出來,儘管它沒有像溫度那樣很嚴格的科學定義。那麼,這樣的一類現象,也就是與人的心性這個客觀存在相關的現象,是不是也可以成為科學研究的客觀對像呢?

    現在科學的應用部份,也就是科技,人們認為是它善的一面,可以解決解決一些問題。然而現在的科學實質上卻是無善惡的,因為科技可以用於好的目的,為好人而用,也可以用於不好的目的,為虎作倀。就算用於好的目的,也會帶來不好的後果,如對環境的破壞等等,會帶來一些不能控制的因素。這種不能控制的因素的存在,恰恰就反映了現在的科學對我們這個物質世界的認識少了點甚麼。當然科學也在一步一步地不斷發展,但我想,它所缺少的不是像做微擾展開那樣,只要加進越來越多的項就可以彌補得了的,少的是一個關於整體、大範圍性質的那麼一種描述。現在的科學「真正地像盲人摸象一樣」(《法輪佛法(在悉尼講法)》)。

    (四)「忍」

    現在的科學中一個很基本的概念是無限(大或小)的概念。一個無限大的量加上或減去一個有限的量不會增或減,我想這應是「忍」的一種表現。然而無限的概念本身就蘊含著矛盾。按照能否完成或形成整體,無限可以分成所謂的潛無限(不斷在創造著的永遠完成不了的進程)和實無限(完成了的無限)。而哥德爾的不完全性定理說白了就是:「總存在某種實無限過程所界定的無窮集合,其全部內容恆不能由其所相應的任何潛無限進程列舉或判定。」因為算術邏輯是潛無限的。現在物理學研究的一個很主要的方法就是分析,把物質世界這一整體分為很多很多小的部份,例如物質的組成由分子到原子等等一直往下分,以為研究清楚了各個部份就能知道了整體。然而在由部份拼湊整體圖象的時候發現一個問題,有些關於整體的性質根本就無法從部份得出來。例如氣體都是由分子組成的,每個分子的運動可以由牛頓力學來描述,然而氣體作為一個整體,有趨向平衡的性質,這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而所有描述個體行為的方程都是可逆的。所以也有科學家意識到物理的規律也是分層次的,而這個層次的劃分是按照系統自由度相對無限來劃分。「不同層次有不同層次的法」(《轉法輪》第7頁),不同層次也有不同的物理規律。眾所周知,現在的科學能夠告訴我們一些關於這個物質世界知識,我想是因為它有真的一面,有善的一面,也有忍的一面。但是我們在應用現在科學的時候所帶來的問題,也是都能看得到和感受得到的。這是因為它的真沒有做到真正的真,不論是從邏輯上,還是在實驗中;而它的善是善惡同存的善;其中忍的因素──無限也包含著矛盾。那麼我們設想一下真正的科學應該是甚麼樣呢?至少,理想中真正的科學就應該是只能為好人而用的,應該能描述這種與人的心性有關的現象與規律。而核心問題是如何衡量好和壞。

    (五)「實修」

    我們中華民族古老的科學如五行學說,中醫,氣功,所面對的直接就是人在其中的現象,「因為中國古代的科學是針對著人體、生命、宇宙,直接奔這個東西去研究了」(《轉法輪》第260頁),而各種古老的宗教中都要教人如何去做一個好人。但是以前所有這些學說也好,宗教也好,並沒有給出一個衡量好和壞明確的標準。而《轉法輪》論述了宇宙最根本的特性「真、善、忍」,萬古以來第一次講出了「真善忍這種特性是衡量宇宙中好與壞的標準。」(《轉法輪》第13頁)所以我認為,法輪大法「講出的是道理,是法理,是以理服人。」(新西蘭法會講法99.5),是真正的科學。

    現在的科學要證明一件事情,必須得有可重複性,這是與它所侷限的研究對像有關的,要求與觀察者無關的。但事實上也有人認為到我們從課本中學到的東西,有多少是親自做過實驗驗證過呢?那麼對於科學知識的相信很大程度是建立在邏輯上的,但邏輯不是絕對可靠的。相反,法輪大法講實修,雖然沒有表面上的可重複性,因為與觀察者有關,但是每個修煉者必須在常人中實修,提高自己的心性才能增加對這個世界的理解,說白了就是必須親自做這個實驗。那麼這種在實修中自身切切實實的體驗和那種抱著各種觀念推來推去蒼白的邏輯相比哪個更接近真理呢?

    我聽到過這樣一件事情,有一個人被撞壞了,肇事者當時就跑了,一幫人圍著看,後來一個年輕婦女做好事,把這個人送到醫院,替交了醫藥費。後來這個人好了,不但不還錢感謝人家,還說就是她撞的。理由是:現在哪有這麼好的人哪?這種邏輯聽起來是很可笑的。可是在不理解我們法輪大法修煉者的人中,很多人不就是這樣推理的嗎?哪有那麼多好人呢,這樣做一定有甚麼不好的目的。我們法輪大法的修煉者確實是在做著好人,努力地儘量做到先他後我,無私無我,同化於宇宙的特性「真、善、忍」,這次沒有做好,下次再努力去做好,提高了心性後就能對這個世界有更深一層的理解。法輪大法就是這樣要求我們的,何「邪」之有呢?以上談到的都只是我個人的理解,這種理解決不是絕對的,因為一方面在科學中我還只是一個學生,另一方面我還是一個在修煉中的人,還在繼續讀著《轉法輪》,周圍還不斷有事情發生,但是,我想我真正明白了甚麼才能是真正的真理,甚麼是真正的好與壞。我的建議是,讀《轉法輪》的時候抱著這樣一種態度,就是願意對一切不加思考而認為對的事情加以考察的態度從頭到尾地讀。最好能再親自做一做這個實驗,實修實修,你是能夠體悟到一些真正的東西,真正地理解到一些為甚麼,而所花的時間和精力絕對都是值得的。真的是這樣。

    願天下所有有緣人都「乘正法船」(《洪吟》)!

    真乎玄乎修乎
    惚兮恍兮悟兮

    (一九九九年六月)

    附1:關於特異現象
    https://xxx.itp.ac.cn/abs/quant-ph/9906014

    附2:關於邏輯和哥德爾定理

    「數學的科學的可能性本身好像是一種不可解決的矛盾,如果這種科學之為演繹不過是表面的,則它所有的這種嚴密而無疑的正確性何由而來呢?反之,若說它的一切命題都可用形式邏輯的規則相互引出,則數學豈不變成一種龐大的重複語麼?三段論不能告人以真正新穎的事物,且如所有必來自同一律,則所有亦必能歸入其中,然則充滿許多書中的定理的陳述將不過是A即A的各種彎轉的說法而已,這樣說人們會同意嗎?」《科學與假設》龐加萊,pg.5


    訂閱請發空郵到:subscribe@minghui.org
    取消訂閱請發空郵到:unsubscribe@minghui.org
    聯系編輯或投稿請發電郵到:article@minghui.org 或 tougao@minghui.ca
    聯系技術部請發電郵到:webteam@minghu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