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科學的宗教式思維,迎接新世紀

——為人體科學鳴禮

Twitter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一九九九年七月十六日】科學作為現代社會生產和生活的重要基礎,已經在文明社會中滲透到各個方面、各個角落,甚至已經成為人們判斷是否接受一個事物的首要出發點,就自覺不自覺地形成了一種宗教式的思維模式,任何時候都不敢跨越雷池半步。「不科學」,如今已經成為一個非常有力的詞彙,界定了我們的思維,束縛了我們對真理的探索,也成為一些人阻擋真理的藉口。那麼,當我們越來越依賴於現代科學給我們帶來的各種便利的時候,是否應該換一個適當的角度觀察一下,當今人們習以為常的科學本身是否就有不科學、甚至反科學的先天缺陷呢?

1、科學的基點

有許多科學分支是屬於試驗科學,基本的特徵是建立在可重複性的大量觀察和試驗的數據積累上的不完全歸納法。

舉個例子說,我們發現到目前為止世界上的所有烏鴉全部是黑色的,在科學上就完全可以自信地定義:烏鴉是黑的。為了彌補不可能窮舉所有萬事萬物的缺憾,科學必須有隨時接受全盤否定的思想準備。也就是說,一旦有人發現了哪怕是一隻白烏鴉,科學在烏鴉方面的理論都是需要進行重建的。這一點是符合常識的,也常常是容易被人們遺忘的。因為科學的無數令人眩目的成功使我們過於相信我們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從感情上人總願意接受成功,拒絕失敗,那些同樣無數的慘痛的失敗我們寧願忘記。 

另外的一些科學分支是屬於理論科學,基本的特徵是建立在幾個原理上的封閉推論體系。所有的推論必須可以從原理中經過嚴格的理論推導而得到;如果不能直接得到的話,結合適當假設也可經過嚴格的理論推導而得到。作為理論基礎的原理,可以不經過證明,甚至不需要符合常識。例如歐氏幾何的三個基本公設,沒有任何證明。基本原理的不需檢驗性,是理論科學最具宗教特點的地方,可以說它們完全是建立在人對科學的信仰基礎之上。 

在得到推論的過程中做的所有假設,可以不符合常識和物理實際,得到的結果沒有必要非得與實際試驗和測量結果吻合。只要理論體系滿足完整性就可以承認其合理性,如果一個理論或現象與任何一個推論違背,可以建立另一套平行的封閉體系,而不是完全推翻現有的體系。因為只存在任何一個,都無法圓滿解釋現實世界的一切。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歐氏幾何學和非歐幾何學,基本假設完全矛盾,卻同時用來指導實踐,也同時獲得成功。因此,比較客觀地說:現代科學的理論是片面的和不完善的。

2、科學的方法

試驗科學的研究方法,在原理上更具有感情色彩。試驗與觀察的方法,無論通不通過儀器,終究要經過人體的感官來過濾結果。 

眾所周知,肉眼可感光的範圍是4000埃到7400埃,超過這個範圍的光波不能被肉眼感光,通過適當設備才能看到。我們不難想像,通過任何普通可見光望遠鏡,無論其放大倍數多大,都不可能發現只發射X射線的天體。因此,在只有普通可見光望遠鏡的年代,有人指出在某個發射X射線的天體的位置上有天體存在,科學界沒有人會相信他,誰都會指責他騙人,因為看不見這個天體的存在。事實上,宇宙中99%以上的天體發射的都是可見光範圍外的光波。

我們的耳朵同樣在很大程度上欺騙著我們,如果我們具有能聽到超聲波和次聲波的「全能耳朵」,世界會非常精彩。昆蟲的刺耳鳴叫可能會變成動聽的音樂,也許我們從此會發現動物、植物的語言,聽懂它們的傾訴。

我們的嗅覺從來都是我們的遺憾,我們周圍的許多動物具有比人類敏銳十倍、百倍的嗅覺。人類利用狗的靈敏鼻子已經為我們的部隊、警察、海關解決了許多難題。 其他感官同樣具有侷限性,人類觸覺在壓力和溫度等方面是非常遲鈍的。為了彌補我們感官的缺陷,我們通過各種工具來接觸和觀察世界。其實我們已經正視了人類的感官的不足,通過人類感官觀察的結果就需要那麼崇拜嗎? 

3、科學的結論

科學在結論方面是非常具有封閉性的。通常,一個科學結論是建立在許多假設和適用條件的基礎上的,也就是說,不具普適性。在其假設範圍內,通常其結果是可重複的,換句話說,具有利用價值的。實用性和可檢驗性是現代科學取捨其分支的重要標準。 然而,從邏輯上說,實用性和可檢驗性在很多情況下是一對矛盾統一體。實用的東西不一定可以被充份檢驗的。例如中醫的經絡,實用有效,流傳數千年不衰,但其可檢驗性至今沒有成為醫學界的主流意見。 

而且,一旦科學對某事物下了結論,改變起來是非常困難的。因為通過對一個未啟蒙的孩子從小學、中學、大學的系統培訓,科學已經在社會上建立了自己龐大的扶植人群,他們現在接受的是科學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以前的結論。一旦出現與現在科學相矛盾的新興理論,反對的人通常是社會的主流,這是不難理解的。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得出結論:科學對一個事物是否科學的判斷標準本身存在悖論,不足為憑,對事物反對的人數多少從來都不應作為反對是否有效的證據。如果深入地進行觀察,我們不難發現,現代科學如今由於扶植人群的不斷擴大,異己的人數逐漸減少,其自我審察和突破的能力已經隨其宗教化而逐漸減弱。 

宗教的特點是對神的存在的信仰上的無條件接受,其實科學工作者對科學原理正確性的無條件信仰上,比宗教有過之而無不及。可是,當有人膽敢懷疑基本原理的正確性時,科學界對他的排斥和打擊更具迷惑性和隱蔽性。我們認為我們接受的現有科學是正確的,實踐中得到檢驗的(不要忘記,前面已經談到,這種檢驗是不完全的)。因此我們得出結論,任何與現有科學矛盾的假設和理論以及它們的結論毫無疑問是錯誤的。 

這樣一個遍布全社會的科學宗教,具有強大的勢力,從思想深處使人不願、不敢、也不可能從科學內部發難,沒有人敢突破現有的理論體系。其實有破才有立,不能超越原有的理論,科學怎麼可能有實質的發展呢?如果固守對科學宗教式的感情,不能開創新的研究領域和研究方法的話,後人永遠不會進步。 

為了使我們信任和依賴的科學更可信,我們要突破自己對科學的宗教化思維模式,對新生事物持積極了解和探索而不是盲目排斥的態度,因為萬物都在矛盾的對立統一中發展,沒有對立面的統一體是必然會敗落的。 

如今,科學界本身在目前並沒有對人體科學形成一致認可的成熟結論。因為人體科學具有與其它傳統科學領域不同的特點,其研究方法和思路必須突破傳統科學的框框才有實質的發現。我們驚喜地發現全世界有一億多人修煉法輪功,他們在實踐中考察著這個功法的科學性。他們絕大多數人不是科學工作者,卻直接參與了科學最前沿的探索,身體力行地進行試驗。作為科學工作者,我們非常慚愧,探索人體科學的工作沒有由我們首先進行,而要拿出科研經費供我們工作的人民自己去摸索。從這個角度上,他們對新科學的敏銳捕捉和勇敢實踐的精神,是我們作為科學工作者非常值得學習的。當我們還在講台上介紹著陳舊的理論,在書桌旁絞盡腦汁地思考在科學上如何研究,在會議室裏無休止地爭論的時候,我們一批科學的先驅者已經在一條嶄新的科學道路上走出很遠了。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